[人行出手] 交銀國際:全面降準可能減

1210
@Ivy

Ivy

名人堂成員

#1樓主

《經濟通通訊社22日專訊》交銀國際發表研究報告稱,在內地8月份慘淡的經濟資料出爐後,上周人民銀行最引人注目的舉動包括傳聞以3個月期SLF的名義向五大國有銀行投放5000億元人民幣,以及將公開市場14天期正回購利率下調20基點至3﹒5%。
  報告指,理論上,SLF是由每個銀行根據自身資金需求主動向人行申請的,因此很難想像五大銀行會在同一時間向人行申請同樣數額的SLF,報告猜測更可能的情況是人行主動提醒五大行,它們具有使用SLF這一新的管道從人行申請獲得資金的選擇權,每家銀行申請上限為1000億元。至於人行是否批准銀行的申請則視具體情況而定。
  人行之所以在此時鼓勵銀行使用SLF,可能是考慮到經濟面臨一定下行壓力,需要適度放水,此外中銀監的存款偏離度新政以及季度末國慶長假可能使銀行的資金面面臨壓力,人行提前為銀行提供一個新的融資管道以防止貨幣市場發生動盪。
  對於人行為何不選擇降準?報告認為,可能是降準的政策力度過猛,一方面降準是長期性的,而不像SLF有明確期限;另一方面降準會釋放強烈的貨幣寬鬆信號,這與黨中央國務院不刺激的政策大方向不符。因此人行只能螺螄殼裡做道場,選擇SLF而放棄降準。
  報告續指,人行將正回購利率下調20基點的舉動被部分市場人士解讀為實質性降息的啟動,其邏輯是貨幣市場利率的下調將逐步傳導至利率債市場,再傳導至信用債和存貸款市場。報告認為正回購利率的下降可能會部分傳導至債券市場,但能否進一步傳導至銀行信貸則仍有不確定性,因為中國並不像美國那樣有暢通的傳導管道,美聯儲只要控制聯邦基金利率,就能對整個利率體系施加影響。*剛性兌付推高整個經濟的無風險利率水準*
  影響中國貨幣政策傳導效率的因素包括地方政府及國有企業對利率敏感度低等,而近年來隨著信託市場的快速發展,剛性兌付也成為擾亂金融市場風險-收益關係的一大因素。近期某銀行就爆出了數十億元的違規剛性兌付案。報告指,剛性兌付的一大危害在於它使得原本高風險高收益的資產變成了無風險高收益,從而顯著推高了整個經濟的無風險利率水準,扭曲了金融市場的風險-收益關係。在這種情況下,當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時,它要求的無風險收益不再是國債收益率,而是高得多的信託產品收益率。
  而在此高利率基礎上再疊加一定的風險溢價,才是資本市場計算折現率時所用的要求收益率和普通經濟主體所承受的融資成本。因此,如果剛性兌付問題不解決,則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不可能持續走牛,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也不可能下降,即使人行降息,其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從這個意義來說,打破剛性兌付比降息更重要,只有打破剛性兌付,才能理順整個金融市場的風險-收益關係,才能將原先過多配置於剛性兌付產品的資金釋放出來,從而盤活貨幣存量。如果在剛性兌付、國企預算軟約束等問題未解決的情況下降息,那麼由於各種金融資產的風險-收益關係依然如故,沒有理順,新釋放資金的流向也就不會發生變化,最終政府提倡的調結構、轉方式就會流於空談。(jy)
一樓
最新
TOP
END

本站聲明

本站所有文章及數據為發表人之經驗分享,僅供參考,絕非保證賺錢,請勿以本站資訊作為投資依據。若參考本站數據進行投資決策,交易前請務必先諮詢專業金融機構,以免錯誤解讀。 投資一定有風險,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獲利,不要有過去績效等於未來報酬之錯誤認知。本站當盡力提供正確資訊,若有錯漏或疏忽,恕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強基金100」及「強配息100」的基金推薦依據,為比較上述時間內績效總報酬或配息相對優異的基金。推薦依據係比較數 據而來,僅供參考,不構成基金申購建議,申購前請先諮詢專業金融機構。

©2024 fundhot.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顧問: 瀛睿律師事務所 簡榮宗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