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來,除了換匯有點影響外,大概就只剩下所謂"資產統一整理方便管理"這個優點了,其他下列四項,銀行都討不到便宜。
- 信託管理費
- 基金申購手續費
- 報價比較即時 (淨值不會因為報價即時就比較高或低,基金原本就一天一價,這個網站未更新、就找另一個)
- 信貸房貸利率 (終究要看職業別、還款能力)
我不是大戶,但因為較早退休,所以很刻意地在中信保留財管客戶資格(300萬配有理專那一級、非50萬"潛在"財管客戶的入門級),就能善用換匯優惠(中信買匯連財管客戶都沒優惠,完全視金額而定,但賣匯時就要靠理專了),也先為往後可能要貸款鋪路,而理專也充分理解為何我其他更多的錢沒放在銀行的原因,因為基金平台就是在成本面完勝。
關於"資產統一整理方便管理",最近有則新聞:
慘了!加密貨幣交易所創始人驟逝 42億元找不到了...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2692320很多人對開立美國證券帳戶游移不定,就是怕萬一自己突然出事,家屬不知如何拿回在美國那一筆錢;當然也有不少人年紀大以後,將所有的金融資產集中到銀行,反正找理專就八九不離十。但一來版主還年輕、二來除非是包括不動產與保險的所有資產全部交由銀行打理(例如就算還清房貸也硬去借個50萬之類的),否則
最好的方式是適時地讓家人粗略地瞭解資產分布於何處即可。真的突然發生意外,來不及交代,國有財產局有資產清單可共參考,因為政府很缺錢,想多收一點遺贈稅,這一點服務是必須的。想拿到錢的人一定會想辦法找到如律師、會計師等資源,認真地把資產找出來,話說王文洋就是還在查王永慶的海外資產、持續打著繼承官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