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還是搞不清楚復華停利的algorithm是甚麼,但似乎有盲點。我之所以談這兩支,是因為之前有大大提到怪怪的現象:同一投信的不同基金購買相同標的、互相拉抬,現在一看,線圖果然幾乎一個樣。
jsfun大的復華中小精選在5/24被停利
jsfun 寫:
復華中小精選,5/24被定期定額自動叫出,報酬率我滿意,再加上之後那段雪崩,我更滿意
yokoi大的復華數位經濟在5/22被停利,贖回淨值65.52。我是在6/25申請贖回,實際交易為6/26的淨值65.63(少部分單位因受限於短線交易,故延遲贖回)。
yokoi 寫:
我就是使用金利high定時定額,在獲利20%時幫我自動贖回,獲利了結,當時數位經濟淨值為65.52。仔細算算,這段時間的最低點,淨值在40.29,幫我整整避開了38%跌幅
復華停利的盲點就是都在高點之前叫出的,不知道之後續漲還有沒有再度叫進。但若在還沒達到高點就叫出、且未再叫進(想像中淨值已高、風險大,要再叫進也很難),那麼雖然jsfun跟yokoi兩位大大都很仁慈地認為這樣停利的機制已經幸運地避開了大跌的波段,但若中小精選、數位經濟的最高淨值不只是88.40、71.61,而高達95、80,那麼如此高點前的停利就真的太早了點。而且還在上升段叫出,應該也不是偵測到有什麼風險。
雖然我贖回的價位跟yokoi大差不多,都是在最高淨值的91.5%左右(而jsfun大的中小精選大約是最高淨值的89%),但是若最高點更高,那麼最高淨值過後再贖回就會佔便宜了。復華的停利機制比較像是摸頭,但過早叫出,後面會少賺多少沒人知道,所以我比較傾向是等最高淨值出現,再挑一個好的時機點賣出贖回,例如在6月底之後都有類似逃命波(見圖中紅色橢圓形)、比yokoi大或我自己的賣價都高。
在另一個主題"Re: 復華數位經濟基金什麼時候適合再進場?"的討論串中,MuChen大提到看到買訊入手復華數位經濟,但成本似乎還是太高。
MuChen 寫:
熱狗熱GO 寫:
MuChen 寫:
大家都好客氣。我還50萬在裡面呢
不會是60多的時候買的吧
51.4進場的唷!剛好跟上大崩盤,結果現在股票已經回來,但是這支基金還在-8%
這次是個寶貴的經驗,某些基金不要看到綠燈就帶著鋼盔往前衝了。要有計畫性的進場,也要參考大盤的燈號
這是一個反過來的過程:如何買入比較划算?一如我比較傾向等波段最低淨值出現,而不是類似版上去統計過去一段時間的相對低點,若達到就發出買訊、改變燈號。
想像中,強基金應該是在金融海嘯之後成立的(我看到最早的會員註冊於2010年12月),中間經過了歐債風暴、原物料大跌(或QE結束)的兩隻小黑天鵝,但對於眼前這隻不知該算大、還是算小的黑天鵝(數位經濟最多跌44%,已經很接近腰斬,但台股與美股至今只跌1成多),既有的algorithm可能在面對較大跌幅時,會有鈍化的現象,一如所有的技術指標都有其極限。
或許有大大要問:如何知道波段最高淨值、最低淨值何時出現?其實無法預估波段極值何時出現,但時間可以幫助我們認知到到極值出現了沒。過了一段時間不再漲或跌,那麼那個沒被跌破的點位就是極值了,在2016年初斐幣的1.9x也是。
但就像我在其他討論串中說過,我希望自己能多學一些小玩意兒,能讓避開大跌,捨去魚頭魚尾不吃(但不能捨去太多),紮紮實實地吃中段,增加在資本市場存活的機會,外加持續讓資產贈值。
我在6/25申請贖回數位經濟,也不是自己看出甚麼端倪,而是在電視上聽到不少基金經理人被限制不得再碰妖股(那陣子被動元件、矽晶圓、風力發電、MOSFET、光碟...都算),心想應該大勢已去才贖回。而這樣的消息面是我在技術面、籌碼面、消息面、基本面的四大面向裡最不願意採用的(雖然我認為可能是趨勢改變的最源頭,但身為散戶的自己實在沒有門路),所以也只能算是瞎貓碰上死耗子罷了!
附加檔案:
復華中小數位兩基金停利.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