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nomurafunds.com.tw/event/ETF_00944/index.html?utm_source=fundhot&utm_medium=banner&utm_campaign=00944&utm_id=00944&utm_term=00944&utm_content=fundhot_728X90 的廣告圖片

【精彩觀點】定期定額是不傷神的分次買、定期不定額是降低成本的加強版,已類似多次單筆買

11454
@haha107

haha107

註冊會員

#1樓主

(強編註解)此討論串由以下話題所分出:
核心基金的標準:淨值一直創新高、每年都賺錢(至少最近幾年),有這種基金嗎?
https://forum.fundhot.com/viewtopic.php?t=6946

---------------------------------------------------

看了附檔的安聯收益報酬率,我非常訝異:除了六個月那欄定期定額績效優於單筆之外(因為大部分買在2018谷底),其它短中長期的報酬率都是單筆獲勝;不是說要分批買嗎?還是定期定額不等於分批買?
應該要
1.定期不定額?
2.不定期不定額?
3.或者像C大的貝世界科技那樣,相對高點先移到儲備基金?

但附檔的安聯並沒有移出避險的假設啊。還是安聯的配息夠多,足以彌補它任何時段單筆購入的跌幅?

這也是強大波段贖回:野村環球.貝萊德世界科技.景順環球消費;卻因天達環球特許品牌基金C收益有配息而未贖回的原因?

其它的配息基金除非有經濟需求,也可以如此持續長放不贖回,且越跌越買嗎?

看到n大的附檔了,摩根基金-美國科技基金(美元)(分派)也是只有六個月那欄定期定額績效優於單筆;安聯台灣大壩基金則是各年期都是單筆優於定期。
https://www.nomurafunds.com.tw/event/ETF_00944/index.html?utm_source=fundhot&utm_medium=banner&utm_campaign=00944&utm_id=00944&utm_term=00944&utm_content=fundhot_728X90 的廣告圖片
@mrchildren

mrchildren

名人堂成員

#2樓

成就徽章:2022年度主題王成就徽章:2022年度流量王成就徽章:2023年度MVP成就徽章:2023年度影響王
"haha107"看了附檔的安聯收益報酬率,我非常訝異:除了六個月那欄定期定額績效優於單筆之外(因為大部分買在2018谷底),其它短中長期的報酬率都是單筆獲勝;不是說要分批買嗎?還是定期定額不等於分批買?
應該要
1.定期不定額?
2.不定期不定額?
3.或者像C大的貝世界科技那樣,相對高點先移到儲備基金?

但附檔的安聯並沒有移出避險的假設啊。還是安聯的配息夠多,足以彌補它任何時段單筆購入的跌幅?

這也是強大波段贖回:野村環球.貝萊德世界科技.景順環球消費;卻因天達環球特許品牌基金C收益有配息而未贖回的原因?

其它的配息基金除非有經濟需求,也可以如此持續長放不贖回,且越跌越買嗎?

看到n大的附檔了,摩根基金-美國科技基金(美元)(分派)也是只有六個月那欄定期定額績效優於單筆;安聯台灣大壩基金則是各年期都是單筆優於定期。

經過一個上漲的波段,單筆幾乎都完勝定期定額,因為只有一個成本數字,沒有被分散。

但是,如果今天是經過一個震盪或下跌的波動,你就會看到定期定額完勝單筆,完全是另一種景況。

定期定額可能是小資每月從薪水省錢下來投資,不得已的做法,但也會是好手穩中求勝的作法,也就是不追求報酬最大化,但希望正報酬機率高。

迎財神三禮:勇氣、耐心、現金

投資三金律:逢低買、分批買、有錢買

@我是布魯斯

我是布魯斯

名人堂成員

#3樓

"haha107"看了附檔的安聯收益報酬率,我非常訝異:除了六個月那欄定期定額績效優於單筆之外(因為大部分買在2018谷底),其它短中長期的報酬率都是單筆獲勝;不是說要分批買嗎?還是定期定額不等於分批買?
應該要
1.定期不定額?
2.不定期不定額?
3.或者像C大的貝世界科技那樣,相對高點先移到儲備基金?

一、過去績效並不代表未來績效 (是實話、也是廢話,但所有的技術分析都假設歷史會重演,說真的歷史也常常重演);
二、此為滾動式績效,這時候看跟半年後看可能豬羊變色;
三、績效很單純就是:(現值/成本)-1,完全唯成本是問;
四、定期定額是無腦(不傷神)的分次買、定期不定額是降低成本的加強版,已經類似多次單筆買。最上乘、神一般者,波段高點賣出、甚至還想辦法放空;停留在原標的,就是隨波逐流,可能續漲、也可能下跌,所以回歸到非神的一般人,適時停利為必須。
總經太難懂,但可不可能 "看著線圖走勢,心中有感,再理性決策"?你賺的一塊錢不是你的一塊錢,你存下的一塊錢才是;但存下來的那一塊錢要以何種形式存在?
@faith

faith

管理員

#4樓

成就徽章:強基金創辦人成就徽章:2023年度流量王成就徽章:2023年度人氣王
"我是布魯斯"
"haha107"看了附檔的安聯收益報酬率,我非常訝異:除了六個月那欄定期定額績效優於單筆之外(因為大部分買在2018谷底),其它短中長期的報酬率都是單筆獲勝;不是說要分批買嗎?還是定期定額不等於分批買?
應該要
1.定期不定額?
2.不定期不定額?
3.或者像C大的貝世界科技那樣,相對高點先移到儲備基金?

一、過去績效並不代表未來績效 (是實話、也是廢話,但所有的技術分析都假設歷史會重演,說真的歷史也常常重演);
二、此為滾動式績效,這時候看跟半年後看可能豬羊變色;
三、績效很單純就是:(現值/成本)-1,完全唯成本是問;
四、定期定額是無腦(不傷神)的分次買、定期不定額是降低成本的加強版,已經類似多次單筆買。最上乘、神一般者,波段高點賣出、甚至還想辦法放空;停留在原標的,就是隨波逐流,可能續漲、也可能下跌,所以回歸到非神的一般人,適時停利為必須。

紅字部份太精彩,我要幫忙畫重點!!!

強基金共同創辦人之打雜掃地僧就是我。

永遠記得這條投資金律:投資賺到的錢本金 X 報酬率 X 時間

投資時碰到任何問題,請套用這則投資金律,你會豁然開朗。

@我是布魯斯

我是布魯斯

名人堂成員

#5樓

不可否認,定期定額是最自然、也最省事的投資方式,大部分通路通常都會給最好的手續費優惠。

假設一個剛工作幾年的年輕人月入三萬多,每個月扣掉生活所需,可能還剩個5千~1萬,那麼就只能定期定額了。因為若基金淨值下跌,想加碼或調高金額,大概也沒有多餘的錢,所以,才會說是最自然的投資方式。通常要等到工作一段時間,收入餘額達到某一程度 (至少可以每個月買幾支基金時),方有餘力進行定期不定額、或是趁低價便宜搶個單筆。至於最省事,一想便知,就無需在此贅述了。

投資的時候,一般我們會碰到擇股跟擇時兩個問題。

-擇股:若不想花太多時間去找非常具潛力的標的,就選擇政經相對穩定的國家或區域 (例如:台美)、或前景看好的產業 (例如:科技),當然選錯是要付出代價的,例如選到日本或貝萊德世礦,可能好幾年下來只能回本、甚或虧損,雖說基金已是好幾支股票或債券的綜合體,但想到這裡,大部分人應該還是會分散標的。

-擇時:學好技術分析的手法或參照版上燈號,可以買低賣高增加勝率,但也非十足保證,此處所謂十足保證並非僅指不虧本、而是把買入持有這段時間的機會成本也算進去,例如:近廿年買入日本只有打平,但投資科技股可能已經翻了好幾倍。而定期定額比起 "每次買入相同單位數" (股市投資人受限於整張交易常犯的錯) 更能降低成本,既然有效地降低成本是來自於價格低時能取得更多單位數,那麼定期不定額,價低多買、價高少買,就能多買低價的單位數,加大降低成本的效果。

-資金控管:
$ 去上了幾次期權課程,講師們都不太強調技術分析,反而一直強調資金控管,因為這種高槓桿的操作很容易讓人短期間就畢業,能存活下來最重要。有人會一開始先小量試單,方向對了才下大單;但是也有人是仔細詳查指標,既然決定下單,就把目標量一次下足。這兩種的差別在於:前者較為保守,所以虧錢機率低;但後者的想法是,若小量試單,等漲勢確立再追,整體成本又墊高了,所以,風險控管的方式是若看錯方向要勇於停損,反正就算先試單也會有看錯的時候。兩種方式沒有絕對對錯,但每個人要找出適合自己的方式,我也還在尋找 ...

$ 單押一支可能大好大壞,所以買個幾支,分散了風險、也分散了獲利;單押一筆也會大好大壞,所以分個幾次買,一樣又分散了風險跟獲利。誰叫風險跟獲利是攣生兄弟 ...

$ 最終的績效應該決定於期望值,類似M大簽名檔中的 "不可能每次都看對,重點是看對時大賺 看錯時小賠"、或是那句名言 "控制損失;讓獲利奔跑" (此處要把大盤大賺、但自己只有小賺當成是虧損的一種,因為要加計機會成本)。
總經太難懂,但可不可能 "看著線圖走勢,心中有感,再理性決策"?你賺的一塊錢不是你的一塊錢,你存下的一塊錢才是;但存下來的那一塊錢要以何種形式存在?
@ka803.hsu

ka803.hsu

天使人

#6樓

"我是布魯斯"不可否認,定期定額是最自然、也最省事的投資方式,大部分通路通常都會給最好的手續費優惠。

假設一個剛工作幾年的年輕人月入三萬多,每個月扣掉生活所需,可能還剩個5千~1萬,那麼就只能定期定額了。因為若基金淨值下跌,想加碼或調高金額,大概也沒有多餘的錢,所以,才會說是最自然的投資方式。通常要等到工作一段時間,收入餘額達到某一程度 (至少可以每個買幾支基金時),方有餘力進行定期不定額、或是趁低價便宜搶個單筆。至於最省事,一想便知,就無需在此贅述了。

投資的時候,一般我們會碰到擇股跟擇時兩個問題。

-擇股:若不想花太多時間去找非常具潛力的標的,就選擇政經相對穩定的國家或區域 (例如:台美)、或前景看好的產業 (例如:科技),當然選錯是要付出代價的,例如選到日本或貝萊德世礦,可能好幾年下來只能回本、甚或虧損,雖說基金已是好幾支股票或債券的綜合體,但想到這裡,大部分人應該還是會分散標的。

-擇時:學好技術分析的手法或參照版上燈號,可以買低賣高增加勝率,但也非十足保證,此處所謂十足保證並非僅指不虧本、而是把買入持有這段時間的機會成本也算進去,例如:近廿年買入日本只有打平,但投資科技股可能已經翻了好幾倍。而定期定額比起 "每次買入相同單位數" (股市投資人受限於整張交易常犯的錯) 更能降低成本,既然有效地降低成本是來自於價格低時能取得更多單位數,那麼定期不定額,價低多買、價高少買,就能多買低價的單位數,加大降低成本的效果。

-資金控管:
$ 去上了幾次期權課程,講師們都不太強調技術分析,反而一直強調資金控管,因為這種高槓桿的操作很容易讓人短期間就畢業,能從活下來最重要。有人會一開始先小量試單,方向對了才下大單;但是也有人是仔細詳查指標,既然決定下單,就把目標量一次下足。這兩種的差別在於:前者較為保守,所以虧錢機率低;但後者的想法是,若小量試單,等漲勢確立再追,整體成本又墊高了,所以,風險控管的方式是若看錯方向要勇於停損,反正就算先試單也會有看錯的時候。兩種方式沒有絕對對錯,但每個人要找出適合自己的方式,我也還在尋找 ...

$ 單押一支可能大好大壞,所以買個幾支,分散了風險、也分散了獲利;單押一筆也會大好大壞,所以分個幾次買,一樣又分散了風險跟獲利。誰叫風險跟獲利是攣生兄弟 ...

$ 最終的績效應該決定於期望值,類似M大簽名檔中的 "不可能每次都看對,重點是看對時大賺 看錯時小賠"、或是那句名言 "控制損失;讓獲利奔跑" (此處要把大盤大賺、但自己只有小賺當成是虧損的一種,因為要加計機會成本)。


認真看完布大的文章就要花很多時間了,還花時間找個股???吃力的事交給別人做就好了拉
@我是布魯斯

我是布魯斯

名人堂成員

#7樓

"ka803.hsu"認真看完布大的文章就要花很多時間了,還花時間找個股???吃力的事交給別人做就好了拉

其實,我真的看不懂k大想表達的意思 ... 一旦你入手某支基金:
- 為何買這支、不買那支?......你已經擇股
- 為何是當下買、而不是上個月或下禮拜買?......你已經擇時
不是嗎?
總經太難懂,但可不可能 "看著線圖走勢,心中有感,再理性決策"?你賺的一塊錢不是你的一塊錢,你存下的一塊錢才是;但存下來的那一塊錢要以何種形式存在?
@ka803.hsu

ka803.hsu

天使人

#8樓

"我是布魯斯"
"ka803.hsu"認真看完布大的文章就要花很多時間了,還花時間找個股???吃力的事交給別人做就好了拉

其實,我真的看不懂k大想表達的意思 ... 一旦你入手某支基金:
- 為何買這支、不買那支?......你已經擇股
- 為何是當下買、而不是上個月或下禮拜買?......你已經擇時
不是嗎?


沒說完整真抱歉;當然能夠研究個股或等待時機當然更好,但是畢竟能做到像C大那樣技術分析面面俱到真的不容易,特別是還有其他工作或雜事的人而言
不如像蕭老師介紹的方式,配合FBI,話說有些"不用腦",但也好似"無招勝有招",也沒什麼不好
怕買錯基金,就穩基金同類型買兩三隻,反正3000就可以定期
我最近有想說要改變策略,股票型的肉不吃可惜,正打算用配息來定期定額買股票型,若有投入新資金或股票型停利就回頭買債基,然後配息每多五千或一萬就再定期一隻股基,重複循環養基
想想還真是無腦XD
@我是布魯斯

我是布魯斯

名人堂成員

#9樓

"ka803.hsu" ... 我最近有想說要改變策略,股票型的肉不吃可惜,正打算用配息來定期定額買股票型,若有投入新資金或股票型停利就回頭買債基,然後配息每多五千或一萬就再定期一隻股基,重複循環養基
想想還真是無腦XD
如果先把安聯收益成長之類的平衡型的配息基金歸為債基的話 ...
- 有人將股基獲利落袋後,轉為風險較低的債基;
- 有人將債基配息拿去投入風險較高的股基;
- 有人一有錢就投入債基,增加單位、也增加配息;
- 有人先累積資金,坐等超大跌段才入手便宜的債基;
- 也有人只交易股基,用資本利得就能賺得盆滿砵滿 ...
無所謂對錯,就是自適而已。
總經太難懂,但可不可能 "看著線圖走勢,心中有感,再理性決策"?你賺的一塊錢不是你的一塊錢,你存下的一塊錢才是;但存下來的那一塊錢要以何種形式存在?
@ka803.hsu

ka803.hsu

天使人

#10樓

"我是布魯斯"- 有人將股基獲利落袋後,轉為風險較低的債基;
- 有人將債基配息拿去投入風險較高的股基;
- 有人一有錢就投入債基,增加單位、也增加配息;
- 有人先累積資金,坐等超大跌段才入手便宜的債基;
- 也有人只交易股基,用資本利得就能賺得盆滿砵滿 ...
無所謂對錯,就是自適而已。

------------------------------------------------------------------

其實如果沒辦法老憎入定,"自適"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比如債股比8:2(蕭老師方式),大概是不希望讀者一個波浪就被嚇出場了,但若都是債基,投報率恐又不如預期
每次都賺少少,也比賠錢好,是吧
@我是布魯斯

我是布魯斯

名人堂成員

#11樓

這些日子在電視及網路上看到一些投資方法學,覺得還不錯,或許可部分採用。

$ 定期定值
與定期定份 (指的是購入固定單位數)、或定期定額 (比定期定份更能降低成本) 不同的是:定期定值還教人怎麼出場、或是高拋低接、有進有出,算是適合無太多資金可供定期定額投資人的好方法。雖然以前曾聽過,但顯然沒認真地學起來,這次算是弄懂了。說到底,還跟A大的自製配息、類全委標的淨值太低暫不回撥 ... 都有相通之處,下跌不賣、甚至加碼 (在原預定金額之外加碼,有點定期不定額加強版的味道) 買進,逢高適時部分獲利 ... 等等,底下附上兩篇寫得還不錯的網文,共大家參考。

定期定值介紹: https://www.etf168.com.tw/Article/Article?articleID=24
定期定值進階: https://www.etf168.com.tw/Article/Article?articleID=7

$ 半數配置法
這個名字是我亂取的,其概念就是將退休當下的總資產先均分兩半,一半是現金 (或類現金,如:定存)、另一半投入年化X%的工具,看該工具幾年可翻倍,則那一半的現金就可以放心地用幾年。

原發明者是採用年化約7.2%的0050,以退休當下總資產1,000萬為例,其中一半的現金500萬可以用10年 (若除了第一年花費以外的先放定存,又能再賺一點蠅頭小利),而配置在0050的500萬理論上在10年後會翻倍,接著再玩一次同樣的遊戲。也可以採用年化報酬率更高的工具,例如:海嘯過後低點買進貝萊德科技放10年,平均年化為18.12%,那麼那一半的現金就能每年豪用500/4.2 (只需4.2年就翻倍) =119萬。我還沒去想是否可以不要一半一半、60/40會如何 ...

當然,這個方法有一些實務上的缺陷,例如:
-未考慮通膨:以10年為例,2%的通膨會造成同樣金額10年後的購買力下降約2成,當然若將第一年以後花費的現金放定存會幫忙抵銷一些,但無法完全抵消。
-所選工具無法複製過去績效:老話一句,過去績效並不代表未來績效,例如:巴老的波克夏在上一個世紀的年化績效曾高達30%以上,但進入這個世紀就很少超過20%左右。

雖說如此,但可以加上一些護城河、或緩衝,例如:在那個1,000萬半數配置在0050的例子,如果每年只花掉45萬、或是每個月少花4,200元,然後就能讓投資工具有更多時間去成長,勝率也就越大。另外,若投資工具在根據之前績效所預估的時間點到達之前就已翻倍,一定要先將原始目標金額獲利落袋,多的單位才可續抱,因為沒人知道等那半數現金真的花完時,手上的金融資產會不會反過來跌上一大段?這道理在很多地方都會看到,剛剛說的定期定值有,連版上指標也有這樣的精神:急跌買入、急漲賣出 ... 等等。
總經太難懂,但可不可能 "看著線圖走勢,心中有感,再理性決策"?你賺的一塊錢不是你的一塊錢,你存下的一塊錢才是;但存下來的那一塊錢要以何種形式存在?
@vicky2

vicky2

註冊會員

#12樓

在YOUTUBE 看到
海外投資大進擊【基金篇】2/3 老實投資法:定額+定值 (主持人 林成蔭、基金達人 蔣竣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WgWa_Oo5XU

對於我不是高手而言,這個操作比較容易
NEXT
arrow
2024-03-08 16:22:07
atjc2002
發表
玉山富果定期定額委買失敗
閱讀全文
一樓
最新
TOP
END

本站聲明

本站所有文章及數據為發表人之經驗分享,僅供參考,絕非保證賺錢,請勿以本站資訊作為投資依據。若參考本站數據進行投資決策,交易前請務必先諮詢專業金融機構,以免錯誤解讀。 投資一定有風險,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獲利,不要有過去績效等於未來報酬之錯誤認知。本站當盡力提供正確資訊,若有錯漏或疏忽,恕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強基金100」及「強配息100」的基金推薦依據,為比較上述時間內績效總報酬或配息相對優異的基金。推薦依據係比較數 據而來,僅供參考,不構成基金申購建議,申購前請先諮詢專業金融機構。

©2024 fundhot.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顧問: 瀛睿律師事務所 簡榮宗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