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nomurafunds.com.tw/event/ETF_00944/index.html?utm_source=fundhot&utm_medium=banner&utm_campaign=00944&utm_id=00944&utm_term=00944&utm_content=fundhot_728X90 的廣告圖片

(轉貼)【基金達人】4心法買債券基金 她50歲退休可年領百萬

19794
@toya

toya

註冊會員

#1樓主

又一成功例子:

文章出處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707 ... dium=yahoo

心法四:重視單位數勝於本金波動

配息如果配到本金,是很多投資人會擔憂的一點,但黃惠玲認為,「配息是看基金的單位數,只要單位數沒有減少、配息率也沒有下降,基金又能在我活著的期間穩定配息,我就不在乎本金的波動。」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70728fin003/

【基金達人】第一筆息收只有25元 她卻這樣滾出千萬退休金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707 ... dium=yahoo
https://www.nomurafunds.com.tw/event/ETF_00944/index.html?utm_source=fundhot&utm_medium=banner&utm_campaign=00944&utm_id=00944&utm_term=00944&utm_content=fundhot_728X90 的廣告圖片
@我是強大

我是強大

管理員

#2樓

成就徽章:強基金創辦人
很高興看到更多自食其力拚退休金的同好,但下面這一點實在矛盾,不吐不快(藍字引自新聞的本文)

"黃惠玲從師範大學畢業後就開始接觸投資,當中沒有太驚人的成功戰役,靠的是從不起眼的3,000元開始定期定額買基金"

從文章中知道受訪者今年42歲,大學一畢業(假設22歲)就開始投資,投資20年累積千萬本金。我身旁不少年紀相仿的好手,抓到過去幾次市場危機時在底部重壓,這個成果並非不可能。

只是,3000元的定期定額,假設一個月扣款3次,一年也才扣款10萬,假設每年碰到市場整理都增扣一倍,一年也才有20萬本金,20年400萬本金卻可滾出千萬?從投資報酬率來看,這一點很令人敬佩,可惜記者沒有請她就這一點多分享。

"台股的某科技基金是黃惠玲的初體驗,扣款1年多就碰上2000年科技泡沫,嚇得她趕緊停扣"

過去20年兩個最好的財富翻倍的時機,一個是網路泡沫,另一個就是金融海嘯。

從上面這一段文章可看出受訪者在網路泡沫沒有斬獲,那應該是金融海嘯斬獲不少。若記者可以請受訪者多分享這段經驗,讀者會收穫更多。

Investment success doesn't come from "buying good things",

but rather from "buying things well" 

(投資成功不是因為買到好東西,而是因為「買得好」。) 

~by Howard Mark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Uncommon Sense for the Thoughtful Investor

@ryoma

ryoma

名人堂成員

#3樓

---------
黃惠玲通常鎖定配息率6~7%的標的.....
---------
推估她目前在基金的部位有千萬元,過去這10幾年累積下來,以最初原始本金計算,領得的配息率甚至超過12%.....
---------

配息率6~7%的標的, 應該是美元計價的高收益債基, 但能夠年配12%的, 只有南非幣計價的債基.

不懂他投資標的到底是什麼?

另外, 如果退休後的百萬領息來自南非幣計價的基金, 挺危險.
「おもしろき こともなき世を おもしろく」(讓這無趣的世界變得有趣吧)
@mrchildren

mrchildren

名人堂成員

#4樓

成就徽章:2022年度主題王成就徽章:2022年度流量王成就徽章:2023年度MVP成就徽章:2023年度影響王
原來這麼多人看到不合邏輯。

我對這兩點比較在意,標示紅字。

"42歲的數學老師黃惠玲","去年光是從債券基金就領息60萬元,預計50歲可達成領息百萬元的退休目標。"

8年內的每年領息要暴增40萬,等於要從60萬暴增1.7倍。如果照記者寫的目前有千萬本金,在配息率相同的情況下,等於要多增加700萬。

8年可以新增700萬元的投資,受訪者的成功主要來自很會存錢。

"「我會捉收入的45%當家用,15%存起來,40%積極投資。」黃惠玲透露自己的收支黃金比例,而且嚴格執行。"

8年要新增700萬元的投資,等於一年要新增90萬元,這只佔她40%的收入,等於年薪約有225萬?高中數學老師的待遇其實不差。

迎財神三禮:勇氣、耐心、現金

投資三金律:逢低買、分批買、有錢買

@himtg

himtg

註冊會員

#5樓

她應該還有老公的收入吧!可能還有分紅、獎金等。
@我是布魯斯

我是布魯斯

名人堂成員

#6樓

盡信書不如無書…… 對報導存疑固然是好事,但搞得像大家來找碴,或許樓就真的歪了!

記者或許在財經理財方面涉獵不多,而主人翁可能也在採訪時多所保留,所以會有一些語焉不詳、似是而非的敘述。至少,該篇報導未傾向某些特定商品,無置入性行銷之嫌,不像上個月有一篇就似乎在為鉅亨網投顧跟安聯投信打廣告。

底下為個人淺見,若有得罪之處,尚請見諒。

========================================

只是,3000元的定期定額,假設一個月扣款3次,一年也才扣款10萬,假設每年碰到市場整理都增扣一倍,一年也才有20萬本金,20年400萬本金卻可滾出千萬?

=> 文章裡只說她從3,000塊開始第一次買基金,可沒說她從頭到尾都只扣3,000塊。另外軍公教人員會根據CPI調薪,況且若領到配息或有其他非工作收入,她也可能選擇再投入。何況她第一次買債券型基金就是從5,000塊(不是3,000塊,見下文)定期定額開始扣的,所以第一次配息才領到25塊,呼應約當6%年配息率。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70727fin006/

========================================

推估她目前在基金的部位有千萬元,過去這10幾年累積下來,以最初原始本金計算,領得的配息率甚至超過12%.....

=> 基本上,這是來自於不同的視角。就像常會看到報導有些人買某台股,長期價格或許在20~100元波動,但因為每年有配股,所以他的成本已下降到只有10元。
=> 若某人在2008年11月27日花2.85美元買進1個單位的聯博高收AT股,到現在已經配了將近2.55美元,他可能會說持有成本降到約0.3美元,下次再配0.0221美元,光月配息率就高達近7%,年配息超過八成!這當然是似是而非的說法,至少我自己不會這樣想。

========================================

通常鎖定配息率6~7%的標的
---------推估她目前在基金的部位有千萬元,過去這10幾年累積下來,以最初原始本金計算,領得的配息率甚至超過12%.....

=> 可能只是類似上一項”誤解式”的說法。

========================================

"「我會捉收入的45%當家用,15%存起來,40%積極投資。」黃惠玲透露自己的收支黃金比例,而且嚴格執行。"
8年要新增700萬元的投資,等於一年要新增90萬元,這只佔她40%的收入,等於年薪約有225萬?高中數學老師的待遇其實不差。

=> 有一定年資的老師年收入很容易就破百萬了!例如:碩士學歷的高中職(含)以下教師薪俸頂天是48,415元,教學研究費31,320元,若兼個組長再加主管加給5,410元,然後若考績非乙等,一年可領14.5個月。一般公務員我不敢說,但她老公是警官,收入自然不在她之下。若再加上存款、投資所得(去年為84萬,包括:債基配息60萬、股票現金股利20萬、定存利息4萬),全戶收入應該破300萬。況且她家一年只需要120萬的開支,顯然有些數字她講的保守了。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70727fin003/

========================================

"42歲的數學老師黃惠玲","去年光是從債券基金就領息60萬元,預計50歲可達成領息百萬元的退休目標。"
8年內的每年領息要暴增40萬,等於要從60萬暴增1.7倍。如果照記者寫的目前有千萬本金,在配息率相同的情況下,等於要多增加700萬。

=> 她手上定存至少300萬(否則就生不出4萬的定存利息了),以台股平均配息殖利率5%計,股票約有400萬。若她若心一橫,把定存解約、股票買掉,馬上就有700萬可投入債基,根本不用再等八年。她之所以要等八年,只是要為了要達到可以領一次退休俸的門檻,但不能領年金。

========================================
總經太難懂,但可不可能 "看著線圖走勢,心中有感,再理性決策"?你賺的一塊錢不是你的一塊錢,你存下的一塊錢才是;但存下來的那一塊錢要以何種形式存在?
@我是強大

我是強大

管理員

#7樓

成就徽章:強基金創辦人
"我是布魯斯"盡信書不如無書…… 對報導存疑固然是好事,但搞得像大家來找碴,或許樓就真的歪了!

記者或許在財經理財方面涉獵不多,而主人翁可能也在採訪時多所保留,所以會有一些語焉不詳、似是而非的敘述。至少,該篇報導未傾向某些特定商品,無置入性行銷之嫌,不像上個月有一篇就似乎在為鉅亨網投顧跟安聯投信打廣告。[/quote]
曾聽過一場TED的演講,提到「懷疑是科學之母,把懷疑解決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原動力。」

與其人云亦云,我認為抱持懷疑態度且願意推測的實驗精神,更值得可貴。

我對該文的質疑,純粹來自文中不合理之處,無關這篇文章是置入性行銷或記者採訪文章。若文章內容語焉不詳,令人疑惑,就有討論空間。

[quote="我是布魯斯"]只是,3000元的定期定額,假設一個月扣款3次,一年也才扣款10萬,假設每年碰到市場整理都增扣一倍,一年也才有20萬本金,20年400萬本金卻可滾出千萬?

=> 文章裡只說她從3,000塊開始第一次買基金,可沒說她從頭到尾都只扣3,000塊。另外軍公教人員會根據CPI調薪,況且若領到配息或有其他非工作收入,她也可能選擇再投入。何況她第一次買債券型基金就是從5,000塊(不是3,000塊,見下文)定期定額開始扣的,所以第一次配息才領到25塊,呼應約當6%年配息率。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70727fin006/

印象中軍公教從2011年後就沒調薪了,況且若是根據通膨調薪,3%的漲幅不會是財富增長的主要來源。

所以我推斷他財富增長的主要來源,應是增逢市場重大事件時的逢低布局,若非網路泡沫,就是金融海嘯,這一點未多作解釋,實在可惜。

我也沒說他從頭到尾都只扣3000,我還假設了他逢低布局增扣一倍。謝謝布大讓我了解高中老師的薪資結構,假設受訪者一出社會就領頂薪(我也知道不可能,只是要突顯不合理之處),其中四成拿去投資,一年約投入24萬,20年後也只有480萬,累積了千萬本金需要一倍以上的投資報酬率才能達到,以你我都知道的定期定額累積本金跟報酬率的速度,這一點令我不解。

所以我才大膽推斷,應是逢低布局的資本利得造就這個成績,文章卻隻字不提,很可惜。

Investment success doesn't come from "buying good things",

but rather from "buying things well" 

(投資成功不是因為買到好東西,而是因為「買得好」。) 

~by Howard Mark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Uncommon Sense for the Thoughtful Investor

@我是布魯斯

我是布魯斯

名人堂成員

#8樓

視角不同

根據我自己的觀察,很多事情是基於不同視角,而有不同的描述。

還記得去年或前年,有一位原本任職於南部某封測廠的作業員,因為覺得收入只有兩萬出頭,所以跑到澳洲度假打工,後來卻染患怪病,需要花大錢搭SOS專機才能轉送回國內治療。當時網路上一面倒地批評那一家封測廠,後來封測廠出面澄清,那位員工的經常性薪資有三萬多。

員工視角:本薪才兩萬多,就抓兩萬五好了,再扣掉勞保、健保、福利金、餐費…,淨收入才兩萬出頭。加班費是我額外工作所得,所以不能算進去。

雇主視角:本薪兩萬五,加上加班費有三萬多。那些勞保、健保費又不是進我的口袋,我只是幫政府代收,況且我幫妳出的(雇主負擔部分)還比妳自付的金額高。福利金依法扣繳,餐費是使用者付費,而且我每餐也有補貼了。整個算下來,我僱用妳一個員工,林林總總可能每個月要花將近四萬元。

加班在很多企業是一種”常態”,而那些企業的員工也早已將加班費視為固定薪資的一部分,這也就是為何”一例一休”除了讓雇主成本增加,也讓很多勞工怨聲載道。因為雇主可能掐指一算,找既有員工加班的成本太高,不如另找兼職員工(每小時給133元)還比較算。如此一來,原本有的加班收入就減少,甚至消失了,勞工當然會抱怨。


案例試算

試想一下狀況如下:黃老師夫妻去年工作收入保守估計約250萬,加上被動收入84萬,全年全戶收入334萬(假設無其他名目收入,且兩個女兒尚未工作)。
45% ~ 150萬:家用
15% ~ 50萬:儲蓄 (若依大部分軍公教較保守的理財行為,這部分應該會繼續定存)
40% ~ 134萬:積極投資

而40% ~ 134萬的所謂積極投資,很可能是全數投入債券型基金,因為相較於股票現金股利,債券型基金的配息率遠比股票殖利率穩定,又高於定存數倍。這一筆134萬若全數買入聯博高收AT,可以買到將近一萬個單位,所以只要在那之前黃老師持有六萬多個單位,就可以在去年底總計持有七萬多個單位,每月配息約五萬元左右,就是黃老師自述的全年60萬。如果一年的積極投資就可以增加一萬個單位,那麼更之前十幾年下來的持續投入,持有六萬多個單位好像也不難理解。


最後是:為什麼不把所有的數字攤在檯面上講?

有人連月薪多少都不想讓別人知道,遑論是全部的數字?何況只是一個媒體訪談?包括有無自有房產、是自己另外買的或是上一輩給的、要不要繳房貸、貸多少又繳多少、….?

有個上市公司資深員工在網路上說自己月薪8.5萬,全年保障收入14個月約120萬,加上員工分紅逼近300萬,再加上被動收入合計快600萬。但他一向低調,在跟別人談論收入時,當然是只強調月薪8.5萬,然後等著一般人把8.5萬乘上12個月去得出102萬的年收入,事實是那僅僅是實際收入的六分之一。

他有說謊嗎?完全沒有。這叫避重就輕,但是完全符合事實。

你曾把所有數字攤在檯面上跟誰說過?父母?另一半?理專?很可能都不會。我因有特殊需要,所以不得不在幾年前預立遺囑,且委託我哥當遺囑執行人。所以我曾經把自己全部的身家攤在檯面上,以估算的數字說給我哥聽,這輩子快50歲了,也不過就那麼一次而已,其他人更不用說了。

除非是當上了高官民代,因為陽光法案的關係,才需要一五一十地申報,否則可能會有財產來源不明罪,否則一般人應該不會將所有資產赤裸裸地攤在陽光下給別人看吧!
總經太難懂,但可不可能 "看著線圖走勢,心中有感,再理性決策"?你賺的一塊錢不是你的一塊錢,你存下的一塊錢才是;但存下來的那一塊錢要以何種形式存在?
@我是強大

我是強大

管理員

#9樓

成就徽章:強基金創辦人
"我是布魯斯"試想一下狀況如下:黃老師夫妻去年工作收入保守估計約250萬,加上被動收入84萬,全年全戶收入334萬(假設無其他名目收入,且兩個女兒尚未工作)。
45% ~ 150萬:家用
15% ~ 50萬:儲蓄 (若依大部分軍公教較保守的理財行為,這部分應該會繼續定存)
40% ~ 134萬:積極投資

而40% ~ 134萬的所謂積極投資,很可能是全數投入債券型基金,因為相較於股票現金股利,債券型基金的配息率遠比股票殖利率穩定,又高於定存數倍。這一筆134萬若全數買入聯博高收AT,可以買到將近一萬個單位,所以只要在那之前黃老師持有六萬多個單位,就可以在去年底總計持有七萬多個單位,每月配息約五萬元左右,就是黃老師自述的全年60萬。如果一年的積極投資就可以增加一萬個單位,那麼更之前十幾年下來的持續投入,持有六萬多個單位好像也不難理解。

視角不同跟避重就輕兩部分,就不提了,我有我的視角,你有你避重就輕的考量,增加了就事論事的複雜度,沒完沒了。

倒是這個案例,以布大的推算,一年可以墊高本金134萬,假設受訪者雖有20年投資經驗,但只有35歲後才是收入倍增的黃金期,過去7年存下來的錢確實接近千萬。

我比較同意強友的「視角」:「受訪者的成功主要來自很會存錢」。

這也是理財文章的通病:報導某人投資賺了XXX%,多厲害多厲害,但實情多半不是表面文章。

我曾碰過被媒體吹捧的素人,實情卻是他剛好買了房產(且是家庭因素而非投資考量),很幸運的剛好站在房產起漲的浪頭上,造成財富倍增,而非他多會投資。

類似例子在金融海嘯前可以看到很多,連藝人、小模都成了股神。

凡人自認英雄造時勢,但其實只是時勢造了英雄。

投資的世界沒有神。

Investment success doesn't come from "buying good things",

but rather from "buying things well" 

(投資成功不是因為買到好東西,而是因為「買得好」。) 

~by Howard Mark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Uncommon Sense for the Thoughtful Investor

@chanyu

chanyu

天使人

#10樓

剛剛看了那篇報導,下面連結還有一篇也是她,理面有提到,她不只投資債券基金,還有股票,摘錄部分文字如下:

她透露,去年從投資獲得的配息收入達84萬元,分別有來自債券基金的60萬元、股票配息的20萬元,以及定存利息的4萬元

「過去幾年,我的配息收入以每年成長10萬元的速度增加,我希望可以打造每年至少120萬元的配息收入,退休就靠這筆錢支應一家四口開銷。」這是黃惠玲的目標,如今距離50歲退休的年紀還有8年,按照息收每年成長10萬元的速度來算,年改這把大刀雖舉起卻完全傷不了她。 

呃...我數學不好,也沒勇氣挑戰試算合不合理,有興趣的大大們可以看原文喔~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70727fin003/

還有這篇也是她,有說她用基金養基金的方式,果然是用蕭老師跟怪老師的理念: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70727fin004/

黃惠玲的理財方法是,用基金養大基金,只要基金有配息就再投入,「我有10幾檔債券基金,領到的配息會再投入該檔基金,也有少數幾檔較積極,是利用債券基金的配息轉投入股票基金。」推估她目前在基金的部位有千萬元,過去這10幾年累積下來,以最初原始本金計算,領得的配息率甚至超過12%。
@Seng246

Seng246

天使人

#11樓

我記得數學理化英文老師是最容易接家教 或在補習班上課的 業外賺的比本業多的應該不少吧
@toya

toya

註冊會員

#12樓

沒想到大家都這麼厲害,一天之中就討論這麼多,小弟還沒來得及消化????怎麼大家都這麼厲害。
@coxhuang

coxhuang

天使人

#13樓

小弟嘗試做些試算分析看看,通常這類文章的資訊不會足夠,所以還是得有些假設條件,若有不合理之處還請各位前輩指正~~

文章提到” 扣款1年多就碰上2000年科技泡沫”,所以應該是1999年開始投資
投資年數為18年

假設條件


1. 基金年化報酬6%(基金配息60萬,記者估計基金部位1000萬)
2. 第1~5年本金滾入20萬
3. 第6~10年本金滾入30萬
4. 第11~15年本金滾入40萬
5. 第16~18年本金滾入50萬

本金的投入假設依照文章內有提到,主角收入大約40%投資,若主角還有家教或其他教學收入,應該是不難達到~

分析的結果


若是以文章提到”每年被動收入增加10萬”來看,目前本金投入金額應該不只所假設的50萬。

小結

1.理財文章內容,有許多環境條件的影響(專業、資訊完整度、目的),透過獨立思考,擷取對自身有幫助的部分,內化為己所用,方為閱讀目的。

2.以雙薪家庭條件來看,若有努力存錢的決心跟理財投資的堅持,個人認為達成不難,但文章內”每月3000元定期定額開始”(容易讓讀者誤解只要這樣就能像主角一樣),正面來看也許是希望大眾也能具有理財的信心。

3.主角與小弟年紀相若,雖然每個人的家庭與經濟負擔各有不同,但還是很佩服主角的執行力與堅持,因本身非財金背景,直至前年才有比較正確的理財觀念,再加上認識了強基金網站,閱讀了許多大大非常寶貴的分享,雖然起步較晚,但以每年10%為目標跟隨著強基金的各位前輩,有信心能有正向的結果。

4.建議可以先設想自己的目標(幾年?金額?),再根據自己的條件,思考應該如何可以達成,那裡不足便想辦法去努力。也許很多人覺得薪資光是平常生活就差不多了,哪裡有像主角那麼多本金可以投入,但我相信持續提高本職的專業度,原公司或新公司的薪資成長,或增加自己的第二收入(以小弟為例,有外案收入),把不必要的消費降低,一切努力都是為了能夠早日 ”自由” ~~

~邁向自由人生~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穩為先、盈保泰、留餘力

@我是布魯斯

我是布魯斯

名人堂成員

#14樓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70804fin009

照鏡週刊這種推案的速度,這裡永遠不缺話題了。我常在想,假如每個周末有10個所謂美食節目、然後報導了10年下來,大概會有10*50*10=5,000個案例,就算有部分重複,好歹也有3,000家,但台灣真的有那麼多餐廳、小吃稱得上是美食嗎?

大跌時逆向買進,在股市、基金賺到財富,轉入較保守的儲蓄險,準備四年後每月領30萬(意即每年儲蓄險生存金約360萬)......是主人翁的作法。

每個人的路線不同,但回到巴菲特那句話,還是要找出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才是正途。
總經太難懂,但可不可能 "看著線圖走勢,心中有感,再理性決策"?你賺的一塊錢不是你的一塊錢,你存下的一塊錢才是;但存下來的那一塊錢要以何種形式存在?
@我是強大

我是強大

管理員

#15樓

成就徽章:強基金創辦人
"我是布魯斯"我常在想,假如每個周末有10個所謂美食節目、然後報導了10年下來,大概會有10*50*10=5,000個案例,就算有部分重複,好歹也有3,000家,但台灣真的有那麼多餐廳、小吃稱得上是美食嗎?

而且,這些餐廳跟小吃,一大部分之後都倒閉了。

因為景氣環境會變,競爭環境會變,消費者的口味會變,所以商家的作法必須一直變,不變就被淘汰。

所以投資策略必須不斷思考、不斷驗證,以及不斷精進。

Investment success doesn't come from "buying good things",

but rather from "buying things well" 

(投資成功不是因為買到好東西,而是因為「買得好」。) 

~by Howard Mark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Uncommon Sense for the Thoughtful Investor

@我是強大

我是強大

管理員

#16樓

成就徽章:強基金創辦人
"coxhuang"因本身非財金背景,直至前年才有比較正確的理財觀念 ~~

我一直認為理財教育應該從高中(最晚大學)開始紮根,所以很想辦高中或大學的理財訓練營。

Investment success doesn't come from "buying good things",

but rather from "buying things well" 

(投資成功不是因為買到好東西,而是因為「買得好」。) 

~by Howard Mark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Uncommon Sense for the Thoughtful Investor

@coxhuang

coxhuang

天使人

#17樓

"fundhot"
"coxhuang"因本身非財金背景,直至前年才有比較正確的理財觀念 ~~

我一直認為理財教育應該從高中(最晚大學)開始紮根,所以很想辦高中或大學的理財訓練營。



這真的很重要,小弟一直在思考小孩的理財教育應該如何進行!!

期待強大的開辦,是否也有考慮國小或國中的年齡層,向下紮根~~

~邁向自由人生~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穩為先、盈保泰、留餘力

@Vivihappy

Vivihappy

註冊會員

#18樓

可以辦成人理訓練營嗎?
我要報名
@hira

hira

註冊會員

#19樓

第一筆月配息收只有25元 她卻這樣滾出千萬退休金

…但她不理會冷語,每月扣款5,000元投入高收益債基金,領到的第一筆配息僅25元,但她卻從銅板息收開始滾複利。

果然萬丈高樓平地起 英雄不怕出身低,大家加油。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707 ... dium=yahoo
@認真學

認真學

天使人

#20樓

"mrchildren"原來這麼多人看到不合邏輯。

我對這兩點比較在意,標示紅字。

"42歲的數學老師黃惠玲","去年光是從債券基金就領息60萬元,預計50歲可達成領息百萬元的退休目標。"

8年內的每年領息要暴增40萬,等於要從60萬暴增1.7倍。如果照記者寫的目前有千萬本金,在配息率相同的情況下,等於要多增加700萬。

8年可以新增700萬元的投資,受訪者的成功主要來自很會存錢。

"「我會捉收入的45%當家用,15%存起來,40%積極投資。」黃惠玲透露自己的收支黃金比例,而且嚴格執行。"

8年要新增700萬元的投資,等於一年要新增90萬元,這只佔她40%的收入,等於年薪約有225萬?高中數學老師的待遇其實不差。



8年期間的外幣來回交叉匯率是非常有可能讓本金翻倍的。
@ereport

ereport

註冊會員

#21樓

軍公(教=>我不清楚)沒調薪, 但是同職等可以晉級, 看單位分幾級
譬如某單位訂五職等一級到十二級, 除非考績很差, 否則的話一年升一級, 那就至少加薪 2~3% 以上
祖宗保佑+長官垂愛做到重大績效, 隔年可以也機會跳好幾級
所以平平都是上校階, 大家還是有三六九等之分, "學長" 不是叫假的,
早你一年畢業(考上公職)壓死你
一樓
最新
TOP
END

本站聲明

本站所有文章及數據為發表人之經驗分享,僅供參考,絕非保證賺錢,請勿以本站資訊作為投資依據。若參考本站數據進行投資決策,交易前請務必先諮詢專業金融機構,以免錯誤解讀。 投資一定有風險,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獲利,不要有過去績效等於未來報酬之錯誤認知。本站當盡力提供正確資訊,若有錯漏或疏忽,恕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強基金100」及「強配息100」的基金推薦依據,為比較上述時間內績效總報酬或配息相對優異的基金。推薦依據係比較數 據而來,僅供參考,不構成基金申購建議,申購前請先諮詢專業金融機構。

©2024 fundhot.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顧問: 瀛睿律師事務所 簡榮宗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