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wliu531 寫:
從上面的帖,我猜想布老哥想的問題是【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贏,而且贏最多?】
以布老哥的天分,或許過不久就會有嘉惠大眾的操作方式問世也不一定..
...
靜靜的等你的後文了...
靜靜的等你的後文了...
=> 哈哈!你覺得會有甚麼樣的後文?我數學底子不好,一定不可能發明出甚麼可以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指標。
我猜想布老哥想的問題是【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贏,而且贏最多?】
=> 前一篇已經說了,我認定這世上不會有100%勝率的技術性指標。此為針對擇時而言,但又有擇股的問題,除非這兩個難題都能解,否則就不會有 "賺最多" 這件事了。
我雖然不是蕭老師的信徒,不過我其實蠻喜歡蕭老師的一些言論,以及他的做法...
=> 我剛好相反,雖然連學姊的書都沒買過,但看了網文、抓到了精隨,就算是她的信徒了,至少是私淑吧!不過,我向來反骨,常常聽話都聽一半,才會入手她不怎麼鼓勵的斐幣高配息基金 (她一開始極為排斥,比較後期的文章說是 "不反對")。
蕭老師常說的一句話...要習慣當贏家,專家讓別人做就好
=> 就要先看怎麼定義贏家,是不虧錢?打敗定存?打敗大盤?或是 ...?
我相信每個人都是世上唯一無二的,應該也有那麼一種極為獨有的方式去匹配每個人的理財行為。所以,我不批判任何一種投資理財方式,多半只是分析、比較,瞭解其真相與本質。否則,學姊從來不叫人停損基金,但強大在去年10月上旬的大跌時,也教人殺出基金,這就是兩種不同的思維而已。試想,若貝萊德世礦2012Q1開始買在70塊 (還是從前一波低點60塊不到漲上來的),若下跌沒認賠殺出,就算定期定額一路買到現在,搞不好還是賠錢的,當然也錯過這六七年來其他標的的賺錢機會。
雖然前面一直提到勝率,其實勝率多半是可以學成的技術,但最終的損益是決定於 "期望值",如何 "減少損失、讓獲利奔跑" 是一種需要長期鍛鍊心性,才能擁有、內化的藝術,我發現自己到現在還沒練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