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蘭朵 寫:
J大您好:我是新註冊的會員。我非常認同您投資的判斷與看法。我了解常高吹空頭的投資言論非常不討喜,而且令多數人厭惡。多數人喜歡喜鵲,討厭烏鴉。尤其當投資人燃起雄心壯志,準備在市場上大幹一場,旁邊如果有人或朋友澆冷水看衰,一定會發生嫌隙與爭執。但放眼大部分的財經評論,特別是投信的投資報告,都是報喜不報憂,很少有人說實話。在投資的領域裡,我覺得投資人的心態非常有趣,投資人大都不想聽實話,想聽的都是賺錢的機會,無論這個機會是否為虛幻的美夢,都甘之如飴,這很像古代的帝王,忠言逆耳聽不進。不過閱讀了一些大師級的投資書籍,這些書沒有一本是可以告訴你有賺錢的捷徑。絕大多數談的都圍繞一個重要觀念,那就是"風險"。投資談風險,居然不講賺錢,如此的投資觀念書籍,多數人嗤之以鼻。所以如果有人可以客觀地談風險,這樣的財經文章與評論都會引起我的注意,因為談風險的評論在市場上真的不多。
當然也許有人會問,那麼在意投資的風險會帶來什麼報酬?我的看法是,在市場大多頭時,你會比別人少賺很多,但在多空循環裡,你能迴避危險,大大提升自己資產的保存能力,越能夠在風險市場裡存活下來。不過留意市場風險的投資者往往是孤獨者與異議者,你的看法與操作的策略常會和很多人不同。(以自己為例,我在去年6月前就把股票基金全部贖回,我是2020年3月開始進場,因此避掉了這一波的跌勢)
我想請教J大一個問題,您如何看到升息+縮表的影響? 就我所知,升息和縮表以往都是有間隔,不會同時實施,現在市場談論和關心的都是升息,我很少看到關於縮表的影響。FED的資產負債表從2020年3月呈現拋物線的上揚,剛好科技股同時也呈現拋物線的上漲,我觀察到這兩者的共通處,我幾乎認為FED的史上無限QE的結果帶來了這一波科技股的飆漲,科技股的飆漲不是來自於人類科技有重大突破,也不是全球經過新冠病毒的危機後,全球的經濟突然大幅成長(經過病毒危機後,結果人類的經濟反而更好,這我無法相信,完全違反常識)。FED估計在2023年將削減債務3兆美元。如果FED資產負債表回到2020年3月前的規模,那麼全球的股市是否要回到過去的水準?如果J大方便的話,我想聽聽您的說法,謝謝。
Q1:您如何看到升息+縮表的影響?
A1: 簡單講, 升息主要是針對個人風險資產的殺豬刀,
量化緊縮(QT)則主要是針對個公司企業發債籌資的緊箍咒, 所以較少散戶在關注。
QT基本上就是縮減目前在市場中四處流竄的貨幣供給(熱錢),
被視為可能推升實質(經通膨調整)公債殖利率,進而削弱股票的投資吸引力。其實對散戶的殺傷力不亞於升息。
就6至9月的縮表步調而論,這次縮表過程比2017年啟動的那一波QT「明顯更快、更猛」。
結論: 強勢的升息+縮表 = 所有風險性資產(crytpo, 股市, 房產,...)將面臨更多的逆風與修正。
Q2: 如果FED資產負債表回到2020年3月前的規模,那麼全球的股市是否要回到過去的水準?
A2: 除非接下來的通膨還是失控, 否則Fed不會做這麼絕(資產負債表拉回到2020年3月前的規模)
搞死經濟與股市不會是Fed的初衷, 但有可能會發生.
畢竟Fed若瞄見通膨至少不再失控而且經濟情況不對勁,大可比原訂計畫提早喊停QT。
至於股市是否要回到過去2020年3月前的水準?..這任誰都不好說!!
指標就是造成這波熊市的黑天鵝們有沒有一隻一隻散退? 目前看來連一隻都沒消失, 基本面還是利於空方的。
C1:..常高吹空頭的投資言論非常不討喜,而且令多數人厭惡。多數人喜歡喜鵲,討厭烏鴉。.
A1: 李敖大師曾自述: 「這一生當中,罵過很多人,傷過很多人;仇敵無數,朋友不多。」
在網路世界裡, ㄚ北不是來當喜鵲交朋友的...搞搞多頭同溫層一起築夢一起嗨, 這不是ㄚ北的風格, 更不需要。
C2:..想聽的都是賺錢的機會,無論這個機會是否為虛幻的美夢,都甘之如飴..
A2: 「..貝科那指第N次再創歷史新高, 接下來這類新聞會不斷上新聞版面...」
「..根據歷史經驗, XX過去15次都是正報酬, 你覺得16次會?....」
「...XX任何的拉回都是買點....」...
過去2年, 害怕錯過機會與害怕績效落後的恐懼吸引許多勇敢的、缺乏經驗的散戶
購買高成長的股票與基金,他們天真相信美國股市將會持續上漲不斷創新高,
並被此信念所迷惑,將資產大部位重押買進。
他們深信像美股這種最好的最有潛力的市場, 即使拉回都是買點, 任何時間, 有錢就買分批買沿路買.
這樣的策略是對嗎?
會不會低估了市場修正的力道?療傷止血的時間?
更重要的是..
會不會高估了自己承受虧損的心理素質? 現有資產的現金比重? 以及崩盤慘跌後憑甚麼反虧為盈?
~~ 夢醒時分, 這陣子開始有更多人比之前更珍惜本業的穩定收入了。~~

j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