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anuefund.com/event-site/BFK?utm_source=fundhot&utm_medium=topbanner&utm_campaign=2024_fundhot_anuefund 的廣告圖片

實戰經驗談: 配息滾入(配息後定期再購入) 的複利效果

22725
@MuChen

MuChen

名人堂成員

#51樓

真是困難又挺艱深的樓
真的要實際拉資料跑Excel,分析講清楚看法又有點懶(也沒稿費阿 )

回應布大
月配型對於沒有現金流壓力的人來說其實沒有必要阿
一個長期往上走的基金,累積型的基金資產報酬累積速度一定贏過月配型
月配型的基金不管你怎麼配權,配息再投入,報酬率也不會大於累積型
月配型的基金好處就是每個月都配現金給你,讓你有每個月領錢的爽快感,然後可以繳生活費用
如果要再投入一定會有再次的交易手續費(不管是換匯的匯差或是基金手續費)
唯一的例外就是股神附身,配出來的息總是能夠在基金回檔的"低點"進場,這樣就能大於累積型了

我同意傑克大
想靠達成現金流就提早退休並不切實際
本金夠大才是關鍵,努力工作,開創事業,提升自我永遠最重要的
退休當專業投資人還沒開始投資就馬上就要虧損
退休一年虧一年的薪水,退休十年虧損十年的薪水
怎麼算都不划算
@ka803.hsu

ka803.hsu

天使人

#52樓

我同意傑克大
想靠達成現金流就提早退休並不切實際
本金夠大才是關鍵,努力工作,開創事業,提升自我永遠最重要的
退休當專業投資人還沒開始投資就馬上就要虧損
退休一年虧一年的薪水,退休十年虧損十年的薪水
怎麼算都不划算[/quote]
--------------------------------------------------------------

太同意這句了"本金夠大才是關鍵"
本多終勝,多到花不完就對了
@janfy2009

janfy2009

註冊會員

#53樓

"jack1234"
"janfy2009"
買累積型的,就是一個單位數
用配息再滾入,單位數才會越滾越多


~~ 單位數 x 淨值 = 贖回時拿到的錢 ~~

janfy大, 1: 累積型(基金積效直接反應在淨值, 不配權不配息, 淨值爬最快)
2: 配權型(想累積單位數, 這款滾法最有效率)
3: 配息型再滾入(帳戶有看到現金流, 有爽感, 不過想累積單位數不是最有效率)


當時是回答其他大大"累積型"跟"配息再滾入"的差異,才會說一個是買一個單位數,一個是繼續滾出單位數.並非回答關於效率性的問題
至於效率,我的作法是領息後先存著,看到低點再買
無法苦等J大藏金圖上幾年才會出現一次的大低點,苦等於絕情谷並不好受,只期待每年抓到幾次相對低點,報酬率已juicy
暴富靠運勢,先天已經註定;穩賺靠本事,後天可以努力。
@jack1234

jack1234

註冊會員

#54樓

"janfy2009"
至於效率,我的作法是領息後先存著,看到低點再買
無法苦等J大藏金圖上幾年才會出現一次的大低點,苦等於絕情谷並不好受,只期待每年抓到幾次相對低點,報酬率已juicy

嗯嗯!!...

"....我的作法是領息後先存著,看到低點再買.."
"...藏金圖..."
"...絕情谷..."

有像野生J粉糰...送兩顆笑臉..顆顆

 富貴逼人....

@我是布魯斯

我是布魯斯

名人堂成員

#55樓

"MuChen"
回應布大
月配型對於沒有現金流壓力的人來說其實沒有必要阿
一個長期往上走的基金,累積型的基金資產報酬累積速度一定贏過月配型
月配型的基金不管你怎麼配權,配息再投入,報酬率也不會大於累積型
......

我同意傑克大
想靠達成現金流就提早退休並不切實際
本金夠大才是關鍵,努力工作,開創事業,提升自我永遠最重要的
退休當專業投資人還沒開始投資就馬上就要虧損
退休一年虧一年的薪水,退休十年虧損十年的薪水
怎麼算都不划算

Mu大畫錯重點了啦!我當然知道尚有工作收入時,不需要買月配型。

但擺在眼前的事實是:幾支熱門的基金都沒有所謂累積型,怎麼辦?例如:安聯收益成長,美元有累積型、但斐幣沒有。

就像這幾天也趁著澳幣便宜,進場撿了一些,但在鉅亨網能查到的6,182支基金裡,依基金計價幣別分別為:
- 美元計價2,853支 _ 46.2%
- 台幣計價1,198支 _ 19.4% (扣掉台股ETF應該更少)
- 歐元計價959支 _ 15.5%
- 人民幣計價380支 _ 6.1% (人民幣有額外的管制<每日換匯上限 CNY 2w)
- 澳幣計價371支 _ 6.0%
- 斐幣計價196支 _ 3.2%
- 其他貨幣更少、不足百支

我才喟嘆:或許有微小的機會找得到適合介入的澳幣基金,但有9成以上的機率最後應該還是轉回美元或台幣交易,澳幣只是暫時停泊、或許能賺點小匯差而已。
所以,實務上有很大的機率只能扣外幣買月配型,再將收到的外幣配息(無匯損之虞),以不會太高的成本(定期定額手續費在基金平台大部分0~0.3%,絕不會超過0.6%)再投入,這才是比較務實的。

......

退休當專業投資人還沒開始投資就馬上就要虧損 退休一年虧一年的薪水,退休十年虧損十年的薪水?

這有點誇張。一兩次交易沒停損就已經很慘了,混了10年還不知收手?除非是薪水之外的財富存量多到對虧損(流量)無感。例如:郭台銘的兒子郭守正,可能受贈於郭董已幾十億、甚至幾百億的鴻海集團股票,但擔任三創董座的收入只有幾百萬或一千多萬,才可能虧了10年薪水還無感。
總經太難懂,但可不可能 "看著線圖走勢,心中有感,再理性決策"?你賺的一塊錢不是你的一塊錢,你存下的一塊錢才是;但存下來的那一塊錢要以何種形式存在?
@MuChen

MuChen

名人堂成員

#56樓

"我是布魯斯"
Mu大畫錯重點了啦!我當然知道尚有工作收入時,不需要買月配型。
但擺在眼前的事實是:幾支熱門的基金都沒有所謂累積型,怎麼辦?例如:安聯收益成長,美元有累積型、但斐幣沒有。
就像這幾天也趁著澳幣便宜,進場撿了一些,但在鉅亨網能查到的6,182支基金裡,依基金計價幣別分別為:
- 美元計價2,853支 _ 46.2%
- 台幣計價1,198支 _ 19.4% (扣掉台股ETF應該更少)
- 歐元計價959支 _ 15.5%
- 人民幣計價380支 _ 6.1% (人民幣有額外的管制<每日換匯上限 CNY 2w)
- 澳幣計價371支 _ 6.0%
- 斐幣計價196支 _ 3.2%
- 其他貨幣更少、不足百支

我才喟嘆:或許有微小的機會找得到適合介入的澳幣基金,但有9成以上的機率最後應該還是轉回美元或台幣交易,澳幣只是暫時停泊、或許能賺點小匯差而已。
所以,實務上有很大的機率只能扣外幣買月配型,再將收到的外幣配息(無匯損之虞),以不會太高的成本(定期定額手續費在基金平台大部分0~0.3%,絕不會超過0.6%)再投入,這才是比較務實的。

......

退休當專業投資人還沒開始投資就馬上就要虧損 退休一年虧一年的薪水,退休十年虧損十年的薪水?

這有點誇張。一兩次交易沒停損就已經很慘了,混了10年還不知收手?除非是薪水之外的財富存量多到對虧損(流量)無感。例如:郭台銘的兒子郭守正,可能受贈於郭董已幾十億、甚至幾百億的鴻海集團股票,但擔任三創董座的收入只有幾百萬或一千多萬,才可能虧了10年薪水還無感。


報告布大
我同意現在配息基金越來越多,這也是市場的趨勢,因為大家喜歡每個月有現金流進來的感覺
有月配息的基金會賣得比較好,甚至配息越高越讓投資人興奮,所以基金公司也樂於提供高配息的基金
也有超高配息率的基金得到年度基金獎的
所以實際上,買基金只要管報酬率高不高就好
要不要配息就看個人生活需求

斐幣基金我看過,幾乎都是月配型,最近我有好幾次起心動念想要買斐幣計價基金
後來想一想還是放棄,不想買進我不太有信心的幣別,而且要考慮幣值波動又要看該基金的持股性質
不要把自己搞得那麼累,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它的換匯匯差是所有幣別裡面最大,換下去馬上先虧3.5%
最近的安聯收益成長基金我進場也是買美元累積型,如果是月配型的每個月配息給我,我每個月還要多記帳,然後配的息又不是真的賺的,實在高興不起來

最後提到提早退休當專業投資人虧損這件事情
我指的是"少賺"了上班的薪水,退休一年就"少賺"一年,退休十年就"少賺"十年薪水
倒也不是真的原有的資產虧損啦!
假設45歲就提早退休,人生還有黃金20年的薪水虧損掉了阿~
@我是布魯斯

我是布魯斯

名人堂成員

#57樓

"MuChen"...斐幣基金我看過,幾乎都是月配型 ...

最後提到提早退休當專業投資人虧損這件事情
我指的是"少賺"了上班的薪水,退休一年就"少賺"一年,退休十年就"少賺"十年薪水...

沒錯,所以只買斐幣配息的我,就只好面對這個現實,尤其我絕大部分的收息要拿來養銀行跟家人,可再投入複利的比例就少很多了。

我應該就是那個少賺薪水的退休典型 ...
現在的被動收入雖跟退休前工作收入差不多,等於只賺到一半的錢,但 ... 情境不允許啊!後來想想,也未必不好,只是早一點適應之後要過的生活。
總經太難懂,但可不可能 "看著線圖走勢,心中有感,再理性決策"?你賺的一塊錢不是你的一塊錢,你存下的一塊錢才是;但存下來的那一塊錢要以何種形式存在?
@披著羊皮的狼

披著羊皮的狼

註冊會員

#58樓

小弟得投資想法 基本上大家買得基金組合 並不會差異太大 匯率是影響報酬率最大主因

那隻基金幣別較多 代表比較熱門 如果擅用幣別計價 以較低的匯率成本 做到幣別多元投資 相同基金也會有不一樣績效!

收息也是 就以基金發行得幣別來看 做到幣別多元 也可以維持一定得匯兌收益!
一樓
最新
TOP
END

本站聲明

本站所有文章及數據為發表人之經驗分享,僅供參考,絕非保證賺錢,請勿以本站資訊作為投資依據。若參考本站數據進行投資決策,交易前請務必先諮詢專業金融機構,以免錯誤解讀。 投資一定有風險,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獲利,不要有過去績效等於未來報酬之錯誤認知。本站當盡力提供正確資訊,若有錯漏或疏忽,恕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強基金100」及「強配息100」的基金推薦依據,為比較上述時間內績效總報酬或配息相對優異的基金。推薦依據係比較數 據而來,僅供參考,不構成基金申購建議,申購前請先諮詢專業金融機構。

©2024 fundhot.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顧問: 瀛睿律師事務所 簡榮宗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