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各大股市跌幅已達20%進入熊市,有關於擇時進出股市與債市的聰明言論層出不窮。什麼經濟數據各種滑落、美國經濟硬著陸、之後降息有利債券、聯準會抑制通貨膨脹導致經濟衰退等等…,一大堆擇時言論要多少有多少。
老實說這些都不關我們的事,什麼通不通膨、衰不衰退、總不總經的、趨不趨勢的,當然興趣好玩研究一下OK,如果過度關注這些財經媒體上的負面言論那就不好了。
你便會以為一定要憑藉著什麼才能度過市場波動,認為擇時是一個投資人的基礎操作,覺得成功的投資一定要躲過什麼才行,這樣想其實大錯特錯,看多了會導致你很想去進出市場,想藉由各種指標或操作模式來趨吉避凶,到最後就覺得沒必要長期待在市場,想先離開市場等事態明朗之後再進場比較好-無法接受風險是投資中最低級的錯誤。
人的大腦很特別,容易放大近期發生的事情所造成的影響,忘記市場的長期報酬究竟是怎麼來的。
從1926-2021年,S&P 500指數提供了年化7.1%的風險溢酬(10.4%的年化報酬),遠高於美國一個月國庫券的3.3%。
想要獲得市場報酬就必須承擔股市下跌,如果投資人經歷的損失愈小,股市的風險溢酬就會愈少。換句話說,投資人感知到的風險愈小,人們就會願意為股票支付更高的價格,而市場的估值只會愈來愈高,股市未來的預期報酬就會降低。
在過去十年,從2012- 2021年CRSP美國全市場指數提供的16.3%年化報酬,想要完全賺到這個報酬,你必須保持紀律並忍受14次至少5%的下跌,其中有4次回撤大於10%。
長期的市場報酬,指的正是沒有躲過途中的任何下跌,也沒有錯過任何的上漲,不間斷的長期持有的成果。
------------------------------
讓我們聽聽股神怎麼說,巴菲特對預測市場的看法,最具代表性的是2004年給股東的信。
「過去35年,美國企業給出了很優秀的成績單。因此,投資人只要以分散且低成本的方式構建投資組合——像是買入指數基金——就可以獲得豐厚的回報。然而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許多投資人的回報不是很平庸,要麼就慘不忍睹。
為什麼會這樣?我認為主要有三大原因:第一、成本太高,比如投資人的交易過於頻繁,或者是花太多的錢在投資管理費上;第二、投資決策往往是基於小道消息或喜歡追逐市場熱門消息而非經過認真思考和量化的評估;第三,潛嘗輒止的方法加上在錯誤的時點進出(像是在高點進場,在長期盤整或下跌時以低價賣出等等)。投資人必須謹記,過度的興奮與過高的成本都是投資的大敵。」
傳奇投資人彼得.林區也曾說過:「投資人因為嘗試預測下跌所損失的金額,遠超過待在市場承受下跌所造成的損失。」
金融界最大的反常現像是,儘管投資人很崇拜這兩位傳奇人物,但很多人不只無視他們的建議,而且還反其道而行。
------------------------------
預測市場是必須連續對兩次的問題,在對的時間離開市場,然後還要在對的時間回到市場,即便你躲過今年熊市的大跌好了,但是然後呢?你要在什麼時候要回來?只對一次不代表什麼,根本就沒什麼好來拿說嘴的。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William Sharpe的早期研究證實,想藉由進出市場贏過買入並長期持有,單看報酬的話準確度必須高達83%,如果看風險調整後的報酬要到達74%,假如10次你不能對個7、8次,終將失敗。即便是壞掉的鐘一天也會有兩次是準的,下次有人跟你宣揚進出市場的理念時,你最該問的是你究竟能對幾次?
人總是會想保住自己先前的成功,因此就會變得非常膽戰心驚、小心翼翼,即便反彈了也擔心是假的,很害怕只是短暫的回檔,不想讓之後的失敗毀了先前的成功,然後只能痴痴等待股市慢慢漲回來,心中非常困惑,這到底是空頭中的回檔,還是即將進入牛市的大幅反彈呢?我該不該進場呢?
當真的等到市場確定反彈之後,就會覺得股價有點貴,我要等修正後再進場、想撿便宜,但隨後市場一路上漲不回頭,想要擇時進出市場,就會永無止盡的面對這些問題、永無寧日!
預測市場當你嘗過一次甜頭、全身而退了之後,投機心態從此就會從心中萌芽,之後就會有第2次、第3次、100次、1000次...,在一次次的進出考驗中,沒有人可以每次都答對。你可能會想說賺夠了停利賣出、離開市場,但之後又擔心錯過什麼,如果之後一直漲上去我沒賺到怎麼辦?可是假如繼續待在市場會不會又發生什麼無法預料的事,整天想這個想那個的、擔心來擔心去的,投資沒必要把自己搞得這麼累。
預測市場跟著進出並不是一個長期可靠的投資策略,人一生好幾十年的投資生涯面臨了無數的進出時間點,先前的成功如果不能一直複製下去,又整天想靠這種方式在市場賺快錢,長期下來會對一生的財務狀況造成非常嚴重的負面影響,想挑時機進出市場,你就要永無止盡的面對這種必須連續對兩次的問題。
------------------------------
如果你才剛開始投資,經歷的時間很短就遇到熊市,那麼這正是你了解市場運作的良好開端。如果你還在持續賺取收入、累積資產,那麼市場下跌對你來說是一件好事。
很多人認為牛市才能致富,但真正的財富都是在熊市期間累積的。
如果你已經投資一段期間,投資經歷有個5-10年甚至更久,那麼我相信你持續待在市場所賺取的報酬,早就已經彌補當前的損失了。
不是只有不可行的進出市場可以度過熊市,買入並長期持有搭配資產配置也行。
長期持有配合資產配置和再平衡,讓我每個晚上都睡得很安穩很安心,我清楚知道自己奉行的投資理念,我知道我完成投資目標所要的時間。
所以股市愈跌我愈高興、跌愈久我愈爽,怎麼做到?很簡單~深入理解我頻道的內容,多看經典書籍,徹底搞懂各種配置的原理,然後為自己設計出一個能夠長期持有的投資組合,然後剩的就是堅持到底。
--------------
上面這段文字節錄自推崇被動投資的網紅清流君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 ... 3673991455
雖然我個人不太欣賞某些被動投資擁護者的言論,例如一味標榜被動投資費用便宜就能完勝主動基金云云,但即使理念不同,我仍會欣賞他們的投資觀念,例如上面這段就寫的非常好,推薦給各位。
再次跟強友一起打氣,在空頭的時候選擇完全離開市場,你不只可能錯過落底反彈的契機,更錯過了幾年才來一次的實戰學習寶貴機會,非常可惜。
【觀念分享】無法接受風險是投資中最低級的錯誤 |
發表人 | 內容 | |||||
---|---|---|---|---|---|---|
mrchildren |
|
|||||
註冊時間: 2012-11-28, 19:38 文章: 4401 來自: 媒體說的理財狂人M大...摟洗襪 (已哭) |
|
|||||
回頂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