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790723 寫:
... 悽慘的利率永遠的2.25% = =
說真的放也不是不行但就是覺得
這利率我真的忍不住....
否則,你期待儲蓄險能給你多高的利率?
本來儲蓄險就是以比一年期定存利率略高1~2%來搶市而已。我在2001年投保同樣是三商的15年期儲蓄險,預定利率為6.25%,當時台幣定存利率約4.5%。但我一直搞不懂6.25%是怎麼算的 ... 總之,以每年繳10萬為例,15年總共繳150萬,但期滿保單價值有180萬,此後每年可領10.345萬,以150萬為分母,利率為6.89%,若以保價180萬為分母,則為5.75%。
除非保險公司倒閉,否則大部分人若手上有這麼高利率的穩定收入,應該就不會更動了,但我還是在2016-06解約 (說是解約,其實跟期滿沒兩樣,因為只差了十幾天就期滿,但撐到期滿也不會有彩蛋,所以,我提前十幾天解約,反而在當時買到還不錯的匯率)。何故?因為原來規劃的本金在台股市場敗掉、縮水了,套句蕭碧燕學姊的話 ... 因為不想準備那麼多本金 (或是根本生不出那麼多本金),所以才尋求高利率,如高收益債之流。
我很大一部分的債基概念是來自於蕭碧燕的 "配息滿意,波動接受"。因著配息不滿意,所以,三年前到現在也換了好幾支配息基金,甚至有時趁淨值高時賣掉,還另小有收穫,當然也有吃鱉的時候。不過,學姊不太建議斐幣,但我又向來背骨就是了。這幾年下來,因為我經歷了累積期與提領期,又換了好幾次標的,所以無法精確計算,估計就算沒有每年15%,最不濟也有12%。因為我是先在台股市場廝殺、搞得傷痕累累後,才改投債基的,所以斐高配對我而言,風險度並不算高。底下超連結是我的經驗談,僅供參考,切忌模仿。
如果外幣債基會將配息再投入的話,切記需:
- 自己先換匯、扣外幣、配外幣、將外幣配息再投入,免得蒙受多次匯損
- 找一個匯率友善的銀行 (推 Richart)
- 找手續費低廉的通路 (推鉅亨買基金->基富通->投信)
【實戰經驗分享】將儲蓄險解約全部投入高收益債,領完第一年配息約15%,整整是保單生存金的2.5倍...
=>
viewtopic.php?t=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