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803.hsu 寫:
主要是高配息淨值減少與匯率的波動,這兩個問題應該有很多人是用不同基金跟幣別來平衡配息金額往下
單靠配息基金的累積,其實財富的累積不會很快速,所以A大跟強大才推股基自製配息
最近蕭老師的文章也提到了應該多定期定額養大資本再轉債基,參考參考
謝謝K大回覆,
其實小弟的本金已達到目標不需要再養大了,
另外,如果淨值和匯率是會 "波動" ,那應該代表會有高有低,但觀察幾年下來配息率好像只有減沒有增...?
所以我才想跟各位前輩確認是否真的是 "波動" ,因為我大概也才觀察了3-4年而已,樣本數或許不足,
如果確認真的是波動,或許幾年後配息會在慢慢升上來,那我就可以安心繼續擺著了~
但如果大家的經驗都是只有減沒有增,那我可能就要再重新規劃一下資產配置。
稍微備註一下小弟背景好了:
可以想成是一位退休人士已無月薪,每個月純靠被動收入進來的金流度日。
3-4年下來,我的基金如果是看含息報酬率幾乎都是正,但不含息報酬率幾乎都是負的
大部分人的觀點可能會覺得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而已,但事實上我是完全0工作收入的人
假設本金2000萬,選保守一點的投資預計年配息率有5%,每個月能配8萬多
各位在養大本金的前提下可能是把8萬多再滾進去投資,
所以日後配息率不管怎麼改變也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
但我是每個月把8萬多全部花完,
遇到的第一個問題:
如果含息報酬率是5%,但不含息報酬率卻是-5%,
那代表我每個月其實不是真的有8萬可以用,我如果把8萬花完了等於是變相在花本金
第二個問題:
如果配息率只會慢慢遞減不會增加,那就算我報酬率真的是5%(8萬)無誤,那每個月的生活費也會越來越少,
最終導致入不敷出...
以上是想探討,退休人士用被動收入的方式到底是不是真的能夠安心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