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nomurafunds.com.tw/event/ETF_00944/index.html?utm_source=fundhot&utm_medium=banner&utm_campaign=00944&utm_id=00944&utm_term=00944&utm_content=fundhot_728X90 的廣告圖片

純債券基金能領的月配息會變少,股票加債券的配息配置將成為常態

15513
@coolman

coolman

天使人

#1樓主

蕭碧燕的臉書上看到的觀念,其實就是這兩年強大A大等努力倡導的議題~因為靠純債券基金所能領的息會變少,配息組合要把股票或平衡基金加進來

連蕭老師都開始講,可見股加債的配息配置將成為常態

----
近來上課時都有建議學生,未來想靠配息的債券基金產生的現金流過生活的人,投資組合中可以加入一些股的成分(如多重收益、複合投資),然卻造成許多人的誤解(好像每次都會),不是不看好配息的債券基金,是因為:

1.低利率是未來的常態,也就是說未來靠純債券基金所能領的息會變少。

2.目前許多人把息再投入,不管是投入原基金或另做定時定額,每月投入的錢變少了不是嗎!

3.那麼未來退休要用的池子水滿的時間就要拉長了。

----
1.過去10年有5%,是因為10年前或更早利息是很高的,怕的是未來比5%更低,因此要增加池子的水是問增加單位數,這樣配息才會比較多

2.池子的水減損(淨值下跌)不影響當時買的單位數,且是靠每月的現金流,不是靠每月贖回一部分的錢過日子

https://www.facebook.com/kimiconsultant ... 3238815754
https://www.nomurafunds.com.tw/event/ETF_00944/index.html?utm_source=fundhot&utm_medium=banner&utm_campaign=00944&utm_id=00944&utm_term=00944&utm_content=fundhot_728X90 的廣告圖片
@acgreen

acgreen

天使人

#2樓

不管是股票、股債平衡、債券基金都一樣,重要的是要在便宜時持續買,盡量用便宜的價格增加單位數,單位數越多,每單位配息金額降低的影響就越小
@allenlu

allenlu

名人堂成員

#3樓

全球股票的確最近有一波漲勢,所以股+債平均配置還是比較穩健。
@acgreen

acgreen

天使人

#4樓

"allenlu"全球股票的確最近有一波漲勢,所以股+債平均配置還是比較穩健。

增加多樣化的現金流來源準沒錯,月薪+股+債+其他(如Allenlu大的房租)
@我是布魯斯

我是布魯斯

名人堂成員

#5樓

如果在提領期,光靠配息基金的確可能碰到池子裡的水越來越少的窘境,但如果還在累積期,規律地將每月配息投入、甚或累積配息待低點再投入,都能增加單位數,即使配息越來越少,何者效果較大猷未可知 ...

我自己用了點小策略,倒沒有這樣的困擾:先確定自己的基本保障足夠 (保險),再讓自己退休前的財務負擔加到最大 (加貸信貸),因為負擔最大時都能扛得起來,之後負擔只會逐步減少、如倒吃甘蔗 (今年一個孩子畢業,我就少了一分負擔,兩年後再一個畢業,接著是信貸逐筆清償 ...)。 所以,不但不怕配息遞減,今年起還有餘裕可將部分資金自斐高配抽離,改投其他類型的資產。
總經太難懂,但可不可能 "看著線圖走勢,心中有感,再理性決策"?你賺的一塊錢不是你的一塊錢,你存下的一塊錢才是;但存下來的那一塊錢要以何種形式存在?
@mrchildren

mrchildren

名人堂成員

#6樓

成就徽章:2022年度主題王成就徽章:2022年度流量王成就徽章:2023年度MVP成就徽章:2023年度影響王
"我是布魯斯"讓自己退休前的財務負擔加到最大 (加貸信貸),因為負擔最大時都能扛得起來,之後負擔只會逐步減少、如倒吃甘蔗 (今年一個孩子畢業,我就少了一分負擔,兩年後再一個畢業,接著是信貸逐筆清償 ...)。 所以,不但不怕配息遞減,今年起還有餘裕可將部分資金自斐高配抽離,改投其他類型的資產。


高手的策略都有類似的精神,布大的「倒吃甘蔗策略」讓我想起強大常說的「先想像最壞情況」,以及一位早就財富自由的朋友跟我說的:

「新手常會以為投資獲利靠的是準確的買賣點預測,只有老手才會知道關鍵在風險跟資金控管。說白一點,就是進場前先預想到最壞的狀況可能會賠多少,再反推要下注多少的資金,有賺錢才會加碼。」

迎財神三禮:勇氣、耐心、現金

投資三金律:逢低買、分批買、有錢買

@我是布魯斯

我是布魯斯

名人堂成員

#7樓

"mrchildren"
"我是布魯斯"讓自己退休前的財務負擔加到最大 (加貸信貸),因為負擔最大時都能扛得起來,之後負擔只會逐步減少、如倒吃甘蔗 (今年一個孩子畢業,我就少了一分負擔,兩年後再一個畢業,接著是信貸逐筆清償 ...)。 所以,不但不怕配息遞減,今年起還有餘裕可將部分資金自斐高配抽離,改投其他類型的資產。

高手的策略都有類似的精神,布大的「倒吃甘蔗策略」讓我想起強大常說的「先想像最壞情況」,以及一位早就財富自由的朋友跟我說的:

「新手常會以為投資獲利靠的是準確的買賣點預測,只有老手才會知道關鍵在風險跟資金控管。說白一點,就是進場前先預想到最壞的狀況可能會賠多少,再反推要下注多少的資金,有賺錢才會加碼。」

我當時心裡想的是武俠小說裡練輕功的方法:在腳踝綁上沙袋,練到行走與常人無異,解下沙袋後,就算無法飛簷走壁,至少也能健步如飛。
總經太難懂,但可不可能 "看著線圖走勢,心中有感,再理性決策"?你賺的一塊錢不是你的一塊錢,你存下的一塊錢才是;但存下來的那一塊錢要以何種形式存在?
@tac0153

tac0153

天使人

#8樓

"我是布魯斯"我自己用了點小策略,倒沒有這樣的困擾:先確定自己的基本保障足夠 (保險),再讓自己退休前的財務負擔加到最大 (加貸信貸),因為負擔最大時都能扛得起來,之後負擔只會逐步減少、如倒吃甘蔗 (今年一個孩子畢業,我就少了一分負擔,兩年後再一個畢業,接著是信貸逐筆清償 ...)。 所以,不但不怕配息遞減,今年起還有餘裕可將部分資金自斐高配抽離,改投其他類型的資產。


布大這段話啟發我全新的思考方向
很感恩在離退休還好幾年前看到這段策略布局
感謝布大分享
@gamester

gamester

天使人

#9樓

"tac0153"
"我是布魯斯"我自己用了點小策略,倒沒有這樣的困擾:先確定自己的基本保障足夠 (保險),再讓自己退休前的財務負擔加到最大 (加貸信貸),因為負擔最大時都能扛得起來,之後負擔只會逐步減少、如倒吃甘蔗 (今年一個孩子畢業,我就少了一分負擔,兩年後再一個畢業,接著是信貸逐筆清償 ...)。 所以,不但不怕配息遞減,今年起還有餘裕可將部分資金自斐高配抽離,改投其他類型的資產。


布大這段話啟發我全新的思考方向
很感恩在離退休還好幾年前看到這段策略布局
感謝布大分享

信貸7年就可還完
7年之後那些單位數還在就會有配息
然後再繼續信貸
搞到不能信貸之後
會看到不一樣的收入
當然月配息如果繼續投入
最後月收肯定超乎想像
我是打這樣的算盤
是否如意交給身體跟天去安排吧
(還有房貸喔~)
@max1973

max1973

註冊會員

#10樓

"allenlu"全球股票的確最近有一波漲勢,所以股+債平均配置還是比較穩健。


買配息型股票基金.算股加債嗎?
@allenlu

allenlu

名人堂成員

#11樓

"max1973"
"allenlu"全球股票的確最近有一波漲勢,所以股+債平均配置還是比較穩健。


買配息型股票基金.算股加債嗎?


股加債,例如安聯成長收益基金(美國),也可搜尋"全球平衡式基金",有很多的選擇。
也可以自己配,買全球股票基金+全球高受益債券,或全球股票基金+投資級債券基金.....等等。
一樓
最新
TOP
END

本站聲明

本站所有文章及數據為發表人之經驗分享,僅供參考,絕非保證賺錢,請勿以本站資訊作為投資依據。若參考本站數據進行投資決策,交易前請務必先諮詢專業金融機構,以免錯誤解讀。 投資一定有風險,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獲利,不要有過去績效等於未來報酬之錯誤認知。本站當盡力提供正確資訊,若有錯漏或疏忽,恕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強基金100」及「強配息100」的基金推薦依據,為比較上述時間內績效總報酬或配息相對優異的基金。推薦依據係比較數 據而來,僅供參考,不構成基金申購建議,申購前請先諮詢專業金融機構。

©2024 fundhot.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顧問: 瀛睿律師事務所 簡榮宗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