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nomurafunds.com.tw/event/ETF_00944/index.html?utm_source=fundhot&utm_medium=banner&utm_campaign=00944&utm_id=00944&utm_term=00944&utm_content=fundhot_728X90 的廣告圖片

請教資產配置再平衡:股債最佳比重?以及股債各該選哪種基金?

6861
@acgreen

acgreen

天使人

#1樓主

這篇文章提到資產再平衡,但不知是受訪者藏了一手,還是記者程度跟不上,前面說股債各40%,後面又變成股60%債40%。

請教各位,如果想長期使用資產配置再平衡的方法來投資,股票比債券的最佳比重該如何設定?而股票基金及債券基金各該選哪一類的基金?


資產配置跟你想得不一樣 達人動了這手腳10年攢千萬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00625/1746295.htm

「我原本股票、債券配置各40%,3月因疫情股市大跌時,投資部位也受到損傷,尤其股票一下子就跌掉4、5%的占比,沒有想太多,先做了一次資產再平衡及加碼動作。」張遠慢條斯禮地描述近期成功的操作。

張遠口中的資產再平衡,正是成功的關鍵。他解釋,資產再平衡就是將投資部位調整為最初設定的比重,「因為股票跌下來、占比變少,我就把帳上閒置的資金投入,加碼美國大型股ETF及新興市場股票ETF,前者獲利已逾4成,後者也有2成以上的報酬。」

張遠的資產再平衡方法有2種,一是定期檢視,如果原本股票部位的占比為4成,1個月或半年後股票因為獲利,占比提高至44%,他就會將多出來的4%出脫,轉進占比減少的配置中,以他的投資組合來說,可能轉進債券、原物料或房地產相關。

二是增持加碼的再平衡,如果總投資部位突然因行情變化而下跌達2成以上,這時他會依照原先理想中的比例配置,進場增持加碼,一方面逢低買進,二方面維持投資組合裡的占比權重,3月份的進場就屬此類。

假設一開始設定的資產配置比例是股票40%、債券60%。但1年後股市大漲,債市相對持平,使得配置比例變成股票52%、債券48%。

此時,為了回復原先「股4債6」的安排,應該將一部分股票獲利出脫,轉入債券。這就是再平衡的精神,可以紀律的出脫漲高的資產,買進相對沒有表現或下跌的資產,達成買低賣高的好處。
https://www.nomurafunds.com.tw/event/ETF_00944/index.html?utm_source=fundhot&utm_medium=banner&utm_campaign=00944&utm_id=00944&utm_term=00944&utm_content=fundhot_728X90 的廣告圖片
@liou

liou

註冊會員

#2樓

"acgreen"「我原本股票、債券配置各40%,3月因疫情股市大跌時,投資部位也受到損傷,尤其股票一下子就跌掉4、5%的占比,沒有想太多,先做了一次資產再平衡及加碼動作。」張遠慢條斯禮地描述近期成功的操作。
@mrchildren

mrchildren

名人堂成員

#3樓

成就徽章:2022年度主題王成就徽章:2022年度流量王成就徽章:2023年度MVP成就徽章:2023年度影響王
"acgreen"這篇文章提到資產再平衡,但不知是受訪者藏了一手,還是記者程度跟不上,前面說股債各40%,後面又變成股60%債40%。

請教各位,如果想長期使用資產配置再平衡的方法來投資,股票比債券的最佳比重該如何設定?而股票基金及債券基金各該選哪一類的基金?

我是從moboo6611得到的啟發,再搭配穩基金及各種投資等級的債券,所做的發想:
(括弧內為範例基金或個人持有基金,不代表投資建議)
1. 股債各一半。
2. 股票內,全球股票(野村環球)、全球科技(貝萊德世界科技)、全球非必須消費(景順消閒)各三成。
3. 債券內,公債為主的美元債(富達美元債)、投資級公司債(NN投資級公司債)、有高收益成分的複合債(PIMCO多元收益)各三成。
4. 股債一年平衡一次,例如年初股債各一半,年底股債變成55:45,就賣掉漲比較多的股基合計5%,補進跌比較多的債基。
5. 股票內跟債券內,一季或半年平衡一次,一樣賣掉漲比較多的,補進漲比較少或跌比較多的,讓比重恢復到各三成。

不知各位覺得如何?

迎財神三禮:勇氣、耐心、現金

投資三金律:逢低買、分批買、有錢買

@moboo6611

moboo6611

名人堂成員

#4樓

成就徽章:2023年度影響王
"acgreen"這篇文章提到資產再平衡,但不知是受訪者藏了一手,還是記者程度跟不上,前面說股債各40%,後面又變成股60%債40%。

請教各位,如果想長期使用資產配置再平衡的方法來投資,股票比債券的最佳比重該如何設定?而股票基金及債券基金各該選哪一類的基金?



......
股票比債券的最佳比重該如何設定?
這其實因人而異,但如果要一個準則可參考年齡,如果目前40歲,就把債券比定為40%
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債券比例.如果到了60歲就債券比例升至60%.
以上只是約略準則,如果是心臟較強或較弱都可以按照自己能睡得著覺的比例來調配.
......
我自己是股:債=8:2
股: VT:006208:環球機會A:摩根美國科技=5:1:1:1
債: IEF:cash=1.5:0.5
平衡方式為
1.時間軸的平衡(年底平衡一次)
2.崩跌時的平衡(股債比相差10%時平衡(我還再想是否要定10%), 如達到9:1時 or 7:3時,再拉回8:2)

給大大參考,m大的建議也很棒.

以無法為有法 以無限為有限

大道至簡 無為的力量

@Nicky41

Nicky41

註冊會員

#5樓

我和太太都39歲,用年齡決定股債比例
股票用全球股+美股,etf與基金共存,
基金會挑不同檔避免操作風險。
債券用美7-10年公債,
沒複委託的帳戶用 美整體投資級債/投資級公司債基金

我的帳戶預計:
股:債=6:4
=(VT+普信全球焦點成長+荷寶環球消費新趨勢+摩根士丹利美國增長):(IEF+現金)

我太太的帳戶,沒有複委託,預計:
股:債=5:5
=(摩根士丹利環球機會+摩根士丹利美國優勢):(富達美元債券+NNL投資級債+現金)

老婆帳戶,因為含有較多BBB級債,
且老婆年薪較低,風險較高,所以調升債券比例10%

因為目前手中現金還有2/3,
還沒有考慮再平衡這件事
只煩惱怎麼買....
因為一直認為美股估值過高
@8d8d

8d8d

名人堂成員

#6樓

成就徽章:2023年度影響王
"mrchildren"1. 股債各一半。
2. 股票內,全球股票(野村環球)、全球科技(貝萊德世界科技)、全球非必須消費(景順消閒)各三成。
3. 債券內,公債為主的美元債(富達美元債)、投資級公司債(NN投資級公司債)、有高收益成分的複合債(PIMCO多元收益)各三成。
4. 股債一年平衡一次,例如年初股債各一半,年底股債變成55:45,就賣掉漲比較多的股基合計5%,補進跌比較多的債基。
5. 股票內跟債券內,一季或半年平衡一次,一樣賣掉漲比較多的,補進漲比較少或跌比較多的,讓比重恢復到各三成。


我個人會調整這兩點:

1. 股債我會維持七三比重,因為投資級債再會漲,也不如股票基金,而且我會逢低再買,已經有避險的效果

2. 如果有固定現金流或手中有閒錢,不要賣基金或轉換,而是直接買進補足跌比較多的部位.這些基金都有長線一路向上的能力,賣掉很可惜,沒缺錢就繼續放著,關鍵是看到買進訊號逢低一定要買

~控制損失;讓獲利奔跑~

 

投資沒有奇蹟,只有累積。持續買進,紀律留在場上,就算沒賺到,至少也學到。

@jiangcfc

jiangcfc

註冊會員

#7樓

"mrchildren"
我是從moboo6611得到的啟發,再搭配穩基金及各種投資等級的債券,所做的發想:
(括弧內為範例基金或個人持有基金,不代表投資建議)
1. 股債各一半。
2. 股票內,全球股票(野村環球)、全球科技(貝萊德世界科技)、全球非必須消費(景順消閒)各三成。
3. 債券內,公債為主的美元債(富達美元債)、投資級公司債(NN投資級公司債)、有高收益成分的複合債(PIMCO多元收益)各三成。
4. 股債一年平衡一次,例如年初股債各一半,年底股債變成55:45,就賣掉漲比較多的股基合計5%,補進跌比較多的債基。
5. 股票內跟債券內,一季或半年平衡一次,一樣賣掉漲比較多的,補進漲比較少或跌比較多的,讓比重恢復到各三成。

不知各位覺得如何?

如果是以股票(如VT)與債券(如IEF)作為資產配置並進行再平衡,確實把整體的投資風險控制在適合自己風險承受度的範圍內。透過再平衡的過程賣高買低,長期也可以提升整體投資的總報酬率。

如果還要進行 5.股票內和債券內的再平衡,會不會讓操作變得太複雜了?
我倒是很期望看到m大真的在這個部分能夠成功地順暢操作,屆時可以跟隨著操作看看。
一樓
最新
TOP
END

本站聲明

本站所有文章及數據為發表人之經驗分享,僅供參考,絕非保證賺錢,請勿以本站資訊作為投資依據。若參考本站數據進行投資決策,交易前請務必先諮詢專業金融機構,以免錯誤解讀。 投資一定有風險,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獲利,不要有過去績效等於未來報酬之錯誤認知。本站當盡力提供正確資訊,若有錯漏或疏忽,恕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強基金100」及「強配息100」的基金推薦依據,為比較上述時間內績效總報酬或配息相對優異的基金。推薦依據係比較數 據而來,僅供參考,不構成基金申購建議,申購前請先諮詢專業金融機構。

©2024 fundhot.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顧問: 瀛睿律師事務所 簡榮宗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