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基金更講風險
兩年前的2018年10月31日,我受到許多強友的啟發,提出「股票基金自製配息」的觀念,轉眼兩年過去,這段期間雖黑天鵝不斷,市場依舊整理過後再創新高,我的自製配息收割不少。
【穩配息策略】執行自製股基配息:科技基金獲利了結20%、全球股票及消費基金各獲利了結10%(作法詳解) (2019/04/08)
https://forum.fundhot.com/viewtopic.php?t=6938
【穩配息策略的10個投資金律】想長遠領息,要靠股基跟債基的資產配置,也就是穩基金+股基自製配息+配息基金組合 (2018/10/31)
https://forum.fundhot.com/viewtopic.php?t=6490
我很喜歡股票自製配息的觀念,深信這個觀念在未來會越來越重要,就像Faith大在強基金YouTube分享的個人經驗,紀律執行股票基金自製配息的部分贖回,有兩個好處:
1. 猜錯也能賺錢:資產內有股基有債基,就等他倆自己股債輪動,你兩種都有得賺。不像今年如果配息來源單壓高收益債,會少賺很多。
2. 有錢就有勇氣:紀律停利,不怕修正一來獲利數字成了紙上富貴,口袋裡持續有錢,就會讓你有市場修正時有逢低進場的勇氣,趁機買進便宜的單位數,待起漲後再次部分停利。
附加檔案:
股票基金自製配息的兩個好處.png
【強基金YouTube】股票基金自製配息3-1:
為何配息要靠股票基金?股票基金如何生配息?
https://youtu.be/1tBcn1UQbbA
部分停利該贖回多少單位數?這部分不太好算,我的理想是最好有基金能內建這種機制,可以自動定期贖回獲利的部分。等了兩年,才看到復華推出第一支內建自製配息機制的台股分紅配息基金:復華台灣好收益基金。
這是個好的開始,我很期待有越來越多基金內建自製配息的機制,自動幫投資人紀律部分停利。
台股一路多頭,適合股票基金自製配息
我一直認為,台股長線多頭,就復華網站( https://www.fhtrust.com.tw/epaper/FHfun ... index.html)的數據來看,台股大盤過去15年僅4年下跌(下圖),主動操作賺取資本利得來分紅,成功機率高。而台股基金長線一路向上,波動又大,適合定期定額,也適合自製退休俸。
附加檔案:
台股大盤過去15年僅4年下跌.png
股票基金的配息雖不是新鮮事,但過去想從股票基金拿配息,多半只能選配股息型的基金,這類基金的選股是以大型股為主,比較類似存股的概念,波動比一般型或中小型的股票基金小,適合個性較穩健的投資人。
我的經驗是,自製配息的做法用在波動大的基金效果更好,最好是成長股跟中小股這種波動大的基金,可以在上漲時啟動部分贖回賺錢的金額,下跌時紀律進場買更便宜單位數,低點買,高點贖,啟動正向循環。
復華這支新基金的對比指數並非高股息指數,而是台股加權股價指數,意思就是,它的競爭對手是台股一般型基金,而經理人沈萬鈞目前仍是復華中小精選基金的經理人,這種「一般型」+「中小型」的設計符合我個人認同的方向,不需要為了從股票基金中拿配息,而只能屈就股性牛皮的股票。
這支基金適合購買的族群有兩種:
1. 對基金何時要賣出停利有困擾的投資人。部分贖回就是一種紀律停利的動作。
2. 搭配傳統配息基金,用債券基金領月配息,用股票分紅基金領半年分紅。
關鍵:第一次配息能否順利配出分紅?
關於基金的風險,我認為當第一次配息的時間到來時,淨值能否順利上漲,產生夠多的資本利得足以分紅,將是這支基金的分紅機制能否成功的關鍵。
「復華台灣好收益基金」的配息規則:
1. 第一次配息要等到成立六個月後,決定首次配息日
2. 第一次配息後 ,每半年檢視一次,有資本利得就贖回幾乎一半。
另外還有三不配:
1. 不從投資的初始本金配,也不從股利分紅,只從資本利得來分紅。
2. 淨值不到10元就不配。
3. 紅利不足台幣1000元也不配。
三不配的概念還不錯,代表真的是用股票基金的資本利得來配息,只贖回獲利的部分,可以完全不配本金(不配初始的投入本金),是一種「真配息」的概念。
我比較擔心的是第一次配息的時間,如果六個月後不到10元,就要先等一下,看何時淨值超過 10元才配,可能是7個月。或是8個月。而不管什麼時候配,一旦開始配,就會開始進入每半年檢視一次能否分紅的循環。
換言之,明年(2021)台股上半年能否順利起漲,基金能否跟著水漲船高,將是這支股票基金自製配息的關鍵第一步。
分不分紅,全看經理人操作績效,「復華台灣好收益基金」是新基金,沒有過去績效可參考,以下是以同一經理人目前操作的「復華中小精選基金」估算,推算過去績效是否能半年或一年分紅。但畢竟不是同一支基金,請參考就好。
附加檔案:
復華中小精選基金 過去五年的每半年報酬率.png